海菜腔生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7 11:04
本文關鍵詞:海菜腔生態(tài)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彝族 海菜腔 生態(tài) 流變 發(fā)展
【摘要】:海菜腔,又稱“石屏腔”、“曲子”,“倒搬槳”等!霸庇谑量h異龍湖畔羅色灣、獅子灣;南北東西輻射流傳至牛街、龍朋、建水縣曲江等地,形成“次生態(tài)”、“再生態(tài)”乃至“新生態(tài)”等多種形態(tài)。2006年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發(fā)展、各種歌唱比賽及與電影、電視劇的聯(lián)姻等,海菜腔展翅騰飛,乃至走向世界,獲得國內(nèi)外老百姓、專家學者的普遍喜愛。本文通過對“海菜腔”原生原貌的探究,并與“次生”“再生”等不同新異新貌的“海菜腔”對比,,論述它們流變的原因及其規(guī)律;論述了它們可持續(xù)發(fā)展且行之有效的傳承和利用模式。
【關鍵詞】:彝族 海菜腔 生態(tài) 流變 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60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2
- 一、 選題目的與意義7-8
- 二、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文獻綜述8-11
- 三、 研究方法與步驟11-12
- 第一章 孕育海菜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地理、人文背景12-15
- 第一節(jié) 石屏的地理背景12-13
- 第二節(jié) 石屏的人文背景13-14
- 第三節(jié) 石屏縣外來的漢文化影響14-15
- 第二章 海菜腔的源地“原生態(tài)”15-24
- 第一節(jié) 海菜腔的肇始時期及場合15-18
- 一、 海菜腔的肇始時期15-16
- 二、 “海菜腔”的肇始場合16-18
- 第二節(jié) “海菜腔”的源地羅色灣“原生態(tài)”18-24
- 一、 “海菜腔”的題材內(nèi)容18
- 二、 “海菜腔”的歌詞類別18-20
- 三、 “海菜腔”的音樂形態(tài)20-23
- 四、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23
- 五、 “海菜腔”的生態(tài)現(xiàn)狀23-24
- 第三章 海菜腔的異地“次生態(tài)”24-32
- 第一節(jié) 北上龍朋的“次生態(tài)”24-27
- 一、 “海菜腔”的題材內(nèi)容24
- 二、 “海菜腔”的歌詞類別24-25
- 三、 “海菜腔”的音樂形態(tài)25-26
- 四、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26
- 五、 “海菜腔”的生態(tài)現(xiàn)狀26-27
- 第二節(jié) 南下牛街的“次生態(tài)”27-30
- 一、 “海菜腔”的題材內(nèi)容28
- 二、 “海菜腔”的歌詞類別28
- 三、 “海菜腔”的音樂形態(tài)28-29
- 四、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29
- 五、 “海菜腔”的生態(tài)現(xiàn)狀29-30
- 第三節(jié) 東漸建水曲江的“次生態(tài)”30-32
- 一、 “海菜腔”的題材內(nèi)容30
- 二、 “海菜腔”的歌詞類別30-31
- 三、 “海菜腔”的音樂形態(tài)31
- 四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31
- 五 “海菜腔”的生態(tài)現(xiàn)狀31-32
- 第四章 海菜腔的聯(lián)姻“再生態(tài)”32-35
- 第一節(jié) 海菜腔與山藥腔的聯(lián)姻32-33
- 第二節(jié) 海菜腔與花腰歌舞聯(lián)姻33-35
- 第五章 海菜腔的藝術“新生態(tài)”35-38
- 第一節(jié) 云南映象中的閃現(xiàn)35-36
- 第二節(jié) 《花腰新娘》中的運用36-38
- 第六章 海菜腔的人文功能闡釋38-41
- 第一節(jié) 海菜腔的社會功能39-40
- 第二節(jié) 海菜腔的審美教育功能40
- 第三節(jié) 海菜腔的情感表達功能40-41
- 結(jié)論41-42
- 致謝42-43
- 參考文獻43-45
- 附錄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媛;侗族大歌生態(tài)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王保德;;簡論彝族海菜腔[J];民族藝術研究;2006年04期
3 王躍輝;略談民族音樂的審美功能[J];民族論壇;2002年07期
4 潘妍娜;;滇南石屏地區(qū)“海菜腔”音樂結(jié)構(gòu)模式分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6期
5 李悅;;“海菜腔”傳承的思考[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年06期
6 王芳;;海菜腔危機狀況分析[J];文教資料;2009年08期
7 楊薇;;彝族海菜腔的旋律和唱詞特征[J];民族音樂;2006年03期
8 羅瓊芬;;云南彝族“海菜腔”的音樂特色探微[J];民族音樂;2011年02期
9 白章富;;彝族“海菜腔”源流初探[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張志宇;;論彝族“海菜腔”體裁的雙重性特征[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嚴萍;建水縣彝族《海菜腔》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7453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74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