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套曲《冬之旅》的聲樂教學設計及其意義
本文關鍵詞:論套曲《冬之旅》的聲樂教學設計及其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舒伯特 藝術歌曲 《冬之旅》 聲樂教學 男聲
【摘要】:文章針對我國高等院校美聲唱法的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利用聲樂套曲《冬之旅》對男聲的聲樂教學提出一套可行性的實施方案,并且將該方案加以闡述,分析作品的難點。旨在為訓練學生的聲音上制定出一套系統(tǒng)的,科學的教學計劃。針對教學對象進行闡述,對教學對象進行細化分析歸類,將作品進行分析,讓不同聲部的學生都能很好的學習這部作品。在文章中分析教學上所面臨的困難。探討如何利用一部聲樂套曲將學生歌唱中存在問題進行調整并加以解決,使學生的歌唱水平得到提高。通過對這一作品的研究與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德奧藝術歌曲,,掌握舒伯特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
【關鍵詞】:舒伯特 藝術歌曲 《冬之旅》 聲樂教學 男聲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616.2
【目錄】:
- 中文摘要6
- Abstract6-7
- 緒論7-11
- 一、 本論文寫作的緣起7-8
- 二、 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及意義8-9
- 三、 所運用的理論及方法9-11
- 第一章 《冬之旅》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11-14
- 第一節(jié) 《冬之旅》的教學現(xiàn)狀11-12
- 第二節(jié) 教學對象存在的問題12-14
- 第二章 套曲《冬之旅》的聲樂教學設計14-51
- 第一節(jié) 一二年級的教學設計及作品解析14-34
- 一、 曲目選擇與教學設計14-18
- 1. 《虛幻的太陽》的教學設計15
- 2. 《菩提樹》的教學設計15-16
- 3. 《凍淚》的教學設計16
- 4. 《晚安》的教學設計16
- 5. 《白發(fā)》的教學設計16-17
- 6. 《淚洪》的教學設計17
- 7. 《在河上》的教學設計17
- 8. 《鬼火》的教學設計17-18
- 9. 《休息》的教學設計18
- 10. 《孤獨》的教學設計18
- 11. 《烏鴉》的教學設計18
- 二、 教學作品解析18-34
- 1. 《虛幻的太陽》18-19
- 2. 《菩提樹》19-21
- 3. 《凍淚》21-22
- 4. 《晚安》22-24
- 5. 《白發(fā)》24-26
- 6. 《淚洪》26-27
- 7. 《在河上》27-30
- 8. 《鬼火》30-31
- 9. 《休息》31-32
- 10. 《孤獨》32-33
- 11. 《烏鴉》33-34
- 第二節(jié) 三四年級的教學設計及作品解析34-50
- 一、 曲目選擇與教學設計35-39
- 1. 《路標》的教學設計36
- 2. 《春夢》的教學設計36
- 3. 《旅店》的教學設計36
- 4. 《郵車》的教學設計36-37
- 5. 《風信旗》的教學設計37
- 6. 《最后的希望》的教學設計37
- 7. 《在村莊里》的教學設計37
- 8. 《凝結》的教學設計37-38
- 9. 《勇氣》的教學設計38
- 10. 《暴風雨的早晨》的教學設計38
- 11. 《回顧》的教學設計38
- 12. 《幻覺》的教學設計38-39
- 13. 《老藝人》的教學設計39
- 二、 教學作品解析39-50
- 1. 《路標》39-40
- 2. 《春夢》40-42
- 3. 《旅店》42
- 4. 《郵車》42-43
- 5. 《風信旗》43-44
- 6. 《最后的希望》44-45
- 7. 《在村莊里》45
- 8. 《凝結》45-46
- 9. 《勇氣》46-48
- 10. 《暴風雨的早晨》48-49
- 11. 《回顧》49-50
- 第三節(jié) 《冬之旅》名家演繹版本推薦50-51
- 一、 Fischer-Dieskau 的 60 年代版,鋼琴:Demus50
- 二、 Fischer-Dieskau 的 1979 版,鋼琴:Barenboim50
- 三、 沈洋的 2006 版,鋼琴:張亮50-51
- 第三章 套曲《冬之旅》的教學意義51-54
- 第一節(jié) 有助于奠定男聲的技術基礎51-52
- 第二節(jié) 有益于學生理解德奧藝術歌曲52-54
- 結語54-56
- 主要參考文獻56-5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雅麗;;對高校藝術教育建設的幾點構想[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呂茵;陳茜;;輕聲唱法對花腔演唱的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張艷蕓;;縹緲遠逸,詭譎a\思——淺析舒曼的音樂美學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李曉麗;;對高師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5 魏桂珍;;談兒童聲樂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張紅霞;肖俊俊;;古希臘聲樂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7 王莉慧;;淺談視唱中的情感表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8 賈洪偉;;《比較語音學概要》的譯介考察[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9 胡慶生;;歌劇與藝術歌曲的特點對比[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劉臨洪;;文人畫墨色與聲樂音色[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劉丹;;音樂審美的共性與個性[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向京;瞿小松音樂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穎;音樂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4 周雪豐;鋼琴音樂的力度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5 葉松榮;斷裂與失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健;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7 徐美輝;20世紀湖南音樂家群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范曉峰;音樂理解現(xiàn)象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9 高拂曉;期待與風格[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10 資利萍;感性的呼喚[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慧;冀北地區(qū)“漫瀚調”演唱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欒慶偉;論武術套路的表演藝術[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曹海萍;改革開放以來女中音聲樂文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戈寧;東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繹的“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卓;借鑒、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藝術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園園;張千一影視歌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玉蘭;關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師聲樂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廖婷;王中山箏樂藝術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謝菁;基于聲樂演唱的藝術美探究中國民族聲樂之“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楠;普通高等院校聲樂教學手段與教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426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74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