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美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4 21:00
本文關鍵詞: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美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是儲望華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代表性作品,并經受住了歷史與時代的考驗。其音樂形態(tài)分析和由此而延伸的美學特征的經驗具有很好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論文運用音樂史學、音樂形態(tài)學、音樂美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進行了符合藝術學的深入分析,從該作品的三個維度上即:創(chuàng)作軌跡、形態(tài)分析、美學特征展開了深入和符合實際意義的研究,對儲望華的作品和他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從經驗層面抽象出有新意的理論見解,從而從本質上透析儲望華中國鋼琴創(chuàng)作的美學規(guī)律。其理論成果表述為: 一、儲望華鋼琴創(chuàng)作發(fā)展軌跡作了歷史的分段,即:嘗試初創(chuàng)時期、體驗探索時期、集體合作時期、和國外求學時期四個時期。沖動的自然質樸的創(chuàng)作天分,多種體裁和題材的涉獵形成儲望華嘗試初創(chuàng)時期;從生活體驗出發(fā)、創(chuàng)作貼近現實、突現鋼琴演奏技巧形成了儲望華的“集體合作時期;鮮明的時代烙印,與名家合作共創(chuàng),,作品的數量多、影響大形成了儲望華的“集體合作時期”;現代技術與抒情標題和民間音樂的融合,多題材多風格的出現形成了儲望華國外求學時期。 二、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較為詳盡和全面的六首曲式分析;《前奏曲六首》表現手段特征分析(逐首的個性特色分析,以及整體的共性特色分析)。單三部的較為簡潔的曲式結構,民族化主題特征的四五度疊置的平行和弦的民族和聲,模仿民族器樂的演奏(如琶音等)。 三、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的美學特征有二:一是自然質樸性優(yōu)美,體現在創(chuàng)作動機的自然質樸、創(chuàng)作理念的自然質樸和創(chuàng)作技法的自然質樸三個方面。 二是標題綜合性意境,體現在哲理性綜合標題審美意境、文學性綜合標題審美意境、繪畫性綜合標題審美意境和抒情性綜合標題審美意境。
【關鍵詞】:儲望華 鋼琴前奏曲 創(chuàng)作軌跡 形態(tài)分析 美學特征自然質樸性優(yōu)美 標題綜合性意境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24.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緒論8-15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8-9
- 一、 研究背景8
- 二、 研究意義8-9
- 第二節(jié)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9-11
- 一、 研究對象9-10
- 二、 研究方法10-11
- 第三節(jié) 相關鏈接11-15
- 一、 目前研究該選題的文章梳理11-13
- 二、 國內對該論題的研究情況、水平及發(fā)展趨勢綜述13-14
- 三、 以上研究成果的問題和不足14-15
- 第二章 儲望華鋼琴創(chuàng)作發(fā)展軌跡15-23
- 第一節(jié) 嘗試初創(chuàng)時期(1956-1961)16-18
- 第二節(jié) 體驗探索時期(1962-1966)18-19
- 第三節(jié) 集體合作時期(1967-1980)19-21
- 第四節(jié) 國外求學時期(1981-1987)21-23
- 第三章 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音樂形態(tài)分析23-48
- 第一節(jié) 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曲式分析23-32
- 第二節(jié) 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表現手段分析32-48
- 一、 各首前奏曲表現手段特色的具體分析32-42
- 二、 整體表現手段特色分析42-48
- 第四章 儲望華《前奏曲六首》美學特征48-60
- 第一節(jié) 自然質樸性的優(yōu)美49-55
- 一、 創(chuàng)作動機的自然質樸50-51
- 二、 創(chuàng)作理念的自然質樸51-53
- 三、 創(chuàng)作技法的自然質樸53-55
- 第二節(jié) 標題綜合性的意境55-60
- 一、 “和遠靜”的哲理性標題綜合審美意境56-57
- 二、 “心物交融”的文學性標題綜合審美意境57-58
- 三、 “情景相融”的繪畫性標題綜合審美意境58
- 四、 “以音抒情”的抒情性標題綜合審美意境58-60
- 第五章 結論60-61
- 參考文獻61-66
- 致謝66-6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樺;;淺析鋼琴獨奏曲《茉莉花》的創(chuàng)作特色[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05期
2 楊稀雯;;簡潔明快的鋼琴曲《解放區(qū)的天》[J];大舞臺(雙月號);2009年05期
3 匡中明;;談如何把握中國鋼琴作品的民族特色[J];大舞臺;2010年03期
4 曹悅;;淺談鋼琴曲《幽谷潺音》[J];大舞臺;2011年10期
5 黃芳;;儲望華鋼琴作品在中國鋼琴音樂發(fā)展中的地位[J];歌海;2009年04期
6 儲望華;“集體創(chuàng)作”的年代[J];鋼琴藝術;1999年04期
7 ;賀“華夏情懷——儲望華鋼琴作品獨奏音樂會”[J];鋼琴藝術;2001年04期
8 鮑蕙蕎;“我心中的中國文化、中國情結是不可改變的!”——著名旅澳作曲家、鋼琴家儲望華訪談錄[J];鋼琴藝術;2001年05期
9 周銘孫;親切的中國鄉(xiāng)音與深蘊的華夏情懷——儲望華的鋼琴作品獨奏音樂會[J];鋼琴藝術;2001年05期
10 鮑蕙蕎;寫在《華夏情懷——儲望華鋼琴作品獨奏音樂會》之后[J];鋼琴藝術;2001年06期
本文關鍵詞:儲望華鋼琴《前奏曲六首》美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1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39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