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稔箏曲《風·雨》作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4-16 13:52
日本箏日語念做KOTO,于唐代約公元7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唐代(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代,日本深受盛唐文化影響,現(xiàn)在日本正倉院仍然保存著由遣唐使帶回的古箏。中日兩國的“箏”同宗共源,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發(fā)展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具有自己本國特色的箏文化。日本的傳承箏嚴格按照著家元制度進行,是日本十三弦箏保持正統(tǒng)的重要保證。本文所探究的樂曲《風·雨》便是由日本作曲家三木稔創(chuàng)作的日本箏曲!讹L·雨》,是《白色風的下面》和《雨瀟瀟》的合稱,是三木稔先生為日本“新箏”所創(chuàng)作的箏曲集《箏譚詩集》中的兩首簡短的樂曲,屬于作品集中的“夏”子集。本文作者將對這兩首樂曲的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民族特性、曲式、音階調性、中日演奏家對比和演奏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研究,使古箏演奏者通過本文可對《風·雨》這首日本箏曲有更準確的把握。
【文章頁數(shù)】:2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風·雨》的創(chuàng)作背景
第一節(jié) 作者簡介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第二節(jié) 作品中的民族特性
第二章 《風·雨》的音樂形態(tài)分析
第一節(jié) 曲式分析
第二節(jié) 音階與節(jié)奏
第三節(jié) 音色與音量
第三章 《風·雨》的演奏特點
第一節(jié) 《白色風的下面》的演奏特點及分析
第二節(jié) 《雨瀟瀟》的演奏特點及分析
第三節(jié) 中日演奏家演奏版本的對比研究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791387
【文章頁數(shù)】:2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風·雨》的創(chuàng)作背景
第一節(jié) 作者簡介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第二節(jié) 作品中的民族特性
第二章 《風·雨》的音樂形態(tài)分析
第一節(jié) 曲式分析
第二節(jié) 音階與節(jié)奏
第三節(jié) 音色與音量
第三章 《風·雨》的演奏特點
第一節(jié) 《白色風的下面》的演奏特點及分析
第二節(jié) 《雨瀟瀟》的演奏特點及分析
第三節(jié) 中日演奏家演奏版本的對比研究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7913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379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