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創(chuàng)作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品四十三
本文關鍵詞:淺論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創(chuàng)作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品四十三,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是俄羅斯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由于其在作曲、指揮、演奏三個方面同時具有深厚造詣,使得他對音樂的理解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拉赫瑪尼諾夫的大部分音樂活動在二十世紀,但他的音樂風格仍屬于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并被認為是晚期浪漫主義碩果僅存的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一生寫作了許多體裁的大量作品,并廣為流傳。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于1934年,是拉赫瑪尼諾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巔峰之作�!杜粮衲崮嶂黝}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隨想曲的音樂主題,寫成單樂章的鋼琴與樂隊曲,此曲包含了24個變奏,技巧復雜精深、氣勢輝煌。本文在對《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對作曲家時代背景的了解、鋼琴作品特征以及整體作曲風格的理解與把握、試圖分析《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藝術特色。 本文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拉赫瑪尼諾夫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及其背景,拉赫瑪尼諾夫少年成名,在青年時代獲得了極大榮譽的同時也遭遇了致命的打擊,中年之后他一直飄泊國外,拉赫瑪尼諾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具有濃厚的悲劇性、豐富的民族色彩以及浪漫主義的氣質(zhì)魅力。第二部分重點介紹了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曲,對其各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對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鋼琴作品進行了簡單介紹,其中包括《音樂瞬間六首》、《C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D小調(diào)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音畫練習曲》、《科雷里主題變奏曲》。第三部分對《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風格特點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尤其是對該曲的旋律特點、和聲特點、力度變化、曲式結構等四個方面作了較為深入的剖析。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狂想曲 協(xié)奏曲 旋律 和聲 力度 曲式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J624.1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拉赫瑪尼諾夫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及其背景8-14
- (一) 拉赫瑪尼諾夫的生平8-11
- 1、童年時期8
- 2、求學生涯8-9
- 3、跌宕起伏9-10
- 4、遠離祖國的思鄉(xiāng)之情10-11
- (二) 拉赫瑪尼諾夫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11-14
- 1、濃厚的悲劇色彩11-12
- 2、豐富的民族性12
- 3、浪漫主義的氣質(zhì)魅力12-14
- 二、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簡介14-18
- (一) 創(chuàng)作的三個時期14-15
- (二) 各時期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及作品簡介15-18
- 1、早期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音樂瞬間六首》Op.1615-16
- 2、中期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C 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Op.18、《D 小調(diào)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Op.30、《音畫練習曲》Op.33、Op.3916-17
- 3、晚期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科雷里主題變奏曲》Op.4217-18
- 三、《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Op.4318-31
- (一)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創(chuàng)作背景18
- (二)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風格特點18-31
- 1、旋律特點18-24
- 2、和聲特點24-26
- 3、力度變化26-28
- 4、曲式結構28-31
- 引用文獻31-32
- 參考文獻32-34
- 致謝3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樸陽;;憂傷與頑強的斗爭——芻議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J];音樂生活;2011年07期
2 焦奕博;;來自俄羅斯的悲劇情懷——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前奏曲風格特征探析[J];美與時代(下);2011年08期
3 劉麗杉;;淺談拉赫瑪尼諾夫?qū)λ劳鲋黝}音樂的偏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4 張軍;;以合唱交響曲《鐘聲》為例談拉赫瑪尼諾夫輝煌時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J];藝術教育;2011年07期
5 車新春;;俄羅斯的浪漫情懷——拉赫瑪尼諾夫的24首鋼琴前奏曲[J];音樂生活;2011年09期
6 古汶鑫;;淺談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J];大舞臺;2011年06期
7 馮子祥;;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以《“悲歌”三重奏》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馮華;;淺析拉赫瑪尼諾夫歌曲伴奏織體——以浪漫曲《春潮》為例[J];大舞臺;2011年08期
9 賈超;;淺析拉赫瑪尼諾夫《降B大調(diào)鋼琴前奏曲》[J];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馬慧元;;哈梅林和鋼琴作曲家[J];鋼琴藝術;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康華;;和聲教學中調(diào)性擴張技巧的深化與功能關系的拓展[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淥洋;評王羽佳最新拉赫瑪尼諾夫?qū)]媅N];音樂周報;2011年
2 特派記者 邢曉芳;12場精彩音樂會獲觀眾和媒體稱贊[N];文匯報;2009年
3 記者 刁艷;畢聰與中國愛樂協(xié)奏“拉鋼二”[N];音樂周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施雪鈞;阿什肯納齊 音樂界已變成國際性世界[N];文匯報;2010年
5 許淥洋;披著英國“羊皮”的德國“狼”[N];音樂周報;2010年
6 曹工化;通宵守夜[N];美術報;2007年
7 景作人;沈音大連校區(qū)交響樂團初試啼聲[N];音樂周報;2009年
8 特派記者 邢曉芳;上交亮相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N];文匯報;2009年
9 宋逖;所有聆聽蒼老的耳朵皆為天涯游子淚[N];音樂生活報;2010年
10 周皓;齊伯爾斯坦的“情感陷阱”[N];音樂周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明虹;20世紀俄羅斯宗教音樂創(chuàng)作之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楊健;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芳;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中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勵成;試論拉赫瑪尼諾夫歌劇《阿列科》中“阿列科”的藝術形象[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娟;淺論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創(chuàng)作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品四十三[D];西安音樂學院;2008年
4 孟曉;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謝蘊智;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的分析與演繹[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趙艷娜;拉赫瑪尼諾夫三首浪漫曲的分析與演唱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7 薛青;拉赫瑪尼諾夫《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結構分析[D];西南大學;2010年
8 李筱艾;拉赫瑪尼諾夫浪漫曲鋼琴部分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宋彥斌;論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中的悲劇性[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曙光;拉赫瑪尼諾夫藝術歌曲的演唱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淺論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創(chuàng)作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品四十三,,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96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6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