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生活”觀照下的廟會音聲變遷——以江蘇省姜堰市里下河地區(qū)會船、龍會為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鐵梁;作為公共生活的鄉(xiāng)村廟會[J];民間文化;2001年01期
2 麻國慶;“會”與中國傳統(tǒng)村落社會[J];民俗研究;1998年02期
3 段友文;衛(wèi)才華;;鄉(xiāng)村權力文化網(wǎng)絡中的“社”組織研究——以晉南萬榮通化村、榮河村和河津西王村為例[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4 小田;近世江南廟會與社區(qū)民間權威[J];民族藝術;2001年02期
5 李鳴鏑;;傳統(tǒng)音樂之城市化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城;遲震;;梨鄉(xiāng)嗩吶樂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馬昕;高山流水韻依依——山東箏派、武林箏派《高山流水》比較[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2期
3 石新竹;;鋼琴改編曲《二泉映月》理解與演奏[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7期
4 孟璐;;琵琶曲《龍船》運用的演奏技法分析(上)——琵琶曲《龍船》三個版本中運用的基本演奏技法分析[J];北方音樂;2009年03期
5 鐘璐璐;;略論近現(xiàn)代古箏左手演奏技巧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北方音樂;2012年02期
6 周鑫效;;繼承傳統(tǒng) 突破創(chuàng)新——淺談笙在樂隊中的作用[J];才智;2009年29期
7 包春吟;;淺談中州箏派[J];成功(教育);2011年01期
8 王詢;;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后期南北方的政府與民間組織[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8年08期
9 馬立婧;;古箏協(xié)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的高師教學研究[J];大家;2010年04期
10 王苗青;張自儒;王月霄;;曲陽吹歌的藝術特點[J];大家;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燕飛;當代中國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對新音響的探索與實踐[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呂韶鈞;舞龍習俗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6 邱建立;民國時期租棧制度在蘇南的動作[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禮永;教育建設的第三條道路[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程森;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qū)地域互動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龍先瓊;近代湘西的開發(fā)與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林林;為誰而歌[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盛滿;華僑參政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廖婷;王中山箏樂藝術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薛亮;曹東扶古箏藝術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占祺;對鋼琴協(xié)奏曲《走進新時代》中鋼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歡;傳承古韻載新聲[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歡歡;鄉(xiāng)村社區(qū)公共空間的重建與社區(qū)認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劉曉建;士紳、賦稅與社會風氣:清末江西社會管窺[D];南昌大學;2010年
8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楊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班社的動態(tài)傳承與運行機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倩;山東箏派、河南箏派之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蕭放;社日與中國古代鄉(xiāng)村社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2 王兆乾;安徽貴池的社祭祀圈[J];池州師專學報;1997年04期
3 彭德玉;“社”之淺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4 張二國;商周時期社神崇拜的宗教學考察[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5 傅曉靜;唐代民間私社的組織形式與活動方式[J];理論學刊;2003年04期
6 麻國慶;“會”與中國傳統(tǒng)村落社會[J];民俗研究;1998年02期
7 韋小明;壯族社神探賾[J];廣西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8 楊琳;社神與樹林之關系探秘[J];民族藝術;1999年03期
9 唐仲蔚;試論社神的起源、功用及其演變[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10 晁福林;試論春秋時期的社神與社祭[J];齊魯學刊;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青!大連;“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十二)[J];日語知識;1997年08期
2 常青!大連;“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十三)[J];日語知識;1997年09期
3 丁華東;會社在徽州區(qū)域社會研究中的意義——以明清之際的徽州民間會社為分析中心[J];探索與爭鳴;2004年12期
4 常青;“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一)[J];日語知識;1996年09期
5 常青;“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十八)[J];日語知識;1998年02期
6 常青;“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二)[J];日語知識;1996年10期
7 常青;“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三)[J];日語知識;1996年11期
8 常青;“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十九)[J];日語知識;1998年03期
9 常青;‘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二十)[J];日語知識;1998年08期
10 常青;[會社員]基本用語例解(二十三)[J];日語知識;199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白潔;楊悅;;淺議臨床藥師制度的建立[A];2009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國家藥物政策與《藥品管理法》修訂研究”論壇論文文集[C];2009年
2 廖華;;論《環(huán)境保護法》中制度條款的完善[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7年
3 李艷峰;;技術手法·管理效能·制度建設——公司治理中的全面預算管理[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劇宇宏;趙園園;;綠色經(jīng)濟與綠色金融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孟海清;;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A];云南冶金集團總公司“百日安全無事故活動”論文集[C];2005年
6 李瑜;;論排污權交易及其配套制度的構想[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6年
7 李爭;馮中朝;;對新形勢下構建農(nóng)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A];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新農(nóng)村建設研究——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專題論壇暨第四屆湖北科技論壇分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王世杰;;對農(nóng)機維修體制和制度的幾點思考[A];第十一次全國農(nóng)機維修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王晶;;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決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陳瑞清;;大力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構建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型和諧社會[A];循環(huán)·整合·和諧——第二屆全國復合生態(tài)與循環(huán)經(jīng)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法律和制度是保障[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5年
2 李華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加快建立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N];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3 本報駐京首席記者 蘇小和;背時的制度[N];經(jīng)理日報;2005年
4 敖海燕;嚴格執(zhí)勤制度[N];人民武警;2005年
5 廣東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和社區(qū)建設處處長 王先勝;引入“觀察員”制度[N];中國社會報;2005年
6 方虹;“不落實”比沒有制度更糟糕[N];中國社會報;2005年
7 通訊員 嚴茂林;用制度編織“安全網(wǎng)”[N];現(xiàn)代物流報;2005年
8 肖周燕 任紅(作者單位: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跨學科理論視野中的獎勵扶助制度[N];中國人口報;2005年
9 龐慶海;從權力問責到制度問責:發(fā)展中的干部問責制[N];中國人事報;2005年
10 記者 張德斌;獨董制度生存還是消亡[N];中國證券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丙乾;權力與資源[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2 穆子礪;論中國商事調(diào)解制度之構建[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3 朱擁政;刑事訴訟中的財產(chǎn)權保障[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王越;中國農(nóng)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D];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5 戰(zhàn)松;制度與效率[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6 王藝瑾;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制度經(jīng)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7 熊琳;日本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及其最新發(fā)展[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周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孫育紅;循環(huán)經(jīng)濟引論[D];吉林大學;2006年
10 王孝偉;政府信用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永春;論行政相對人的防衛(wèi)權[D];湘潭大學;2005年
2 李德潔;培育與構建湖南省卷煙產(chǎn)業(yè)鏈的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3 韋大志;論我國民事推定制度的完善[D];四川大學;2005年
4 高勇;當前農(nóng)村群體性事件的實然分析與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5 姜遠斌;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建構[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6 陳輝;我國現(xiàn)行出口退稅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霍妍利;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8 胡明言;行政公產(chǎn)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葉世強;美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D];暨南大學;2008年
10 劉軍;我國破產(chǎn)管理人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858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58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