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奏藝術中回歸“人生的家園”
本文選題:演奏藝術 + 超越 ; 參考:《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摘要】:"人生的家園"是一種哲學觀念,意謂人與世界合一的一種本然狀態(tài)。人們習慣于主客二分,超越主客二分,才能回歸"人生的家園",獲得自由。由此,真正的演奏藝術必須超越演奏者與具體作品互為外在的主客關系,使作品背后那隱而不露的東西與在場的音樂語言結合成一個整體,使"我"與作品融合為一,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演奏藝術不失為一種回歸方式。
[Abstract]:The " home of life " is a kind of philosophical idea , meaning people and the world into one kind of natural state .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the two points of the master and the second , can return to " the home of life " , get the freedom . Thus , the real playing art must go beyo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er and the specific works , make " I " and the works merge into a whole , make " I " and the works merge into one , enter the realm of the two forgetfulness . Therefore , the performance art is not lost as a regression mode .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基金】:2009年度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9JB760012
【分類號】:J604.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梁康;“智性直觀”在東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運(2)[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年02期
2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現(xiàn)象學的解析與重構[J];開放時代;1999年02期
3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王列生;主體缺席的概念晚餐——關于當代文學批評失態(tài)的一種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方軍;海德格爾的真理觀——兼談一種思維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潘德榮;詮釋學:從主客體間性到主體間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潘盛;曠野的呼喚——蕭紅作品中對于人的異化主題的現(xiàn)代觀照[J];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9 李銳,封彩梅;寬容與共榮:陜南民間文藝的文化整合[J];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03期
10 盧亞明;老子與海德格爾思想比較[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書俊;選擇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2 周寧;獨白的心理學與對話的心理學——心理學的兩種話語形態(tài)[D];吉林大學;2004年
3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4 羅清旭;批判性思維理論及其測評技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余穎;城市結構化理論及其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8 付長珍;宋代理學境界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10 何明星;《管錐編》詮釋方法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迎年;海德格爾存在論差異中的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鄧紅;論威拉·凱瑟拓荒小說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學;2001年
3 陳振華;劉震云小說論[D];安徽大學;2001年
4 艾戰(zhàn)勝;波普爾理解理論的理解[D];中南大學;2002年
5 王又佳;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話語[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6 王宏;加入WTO的效應——從文化哲學的角度看[D];黑龍江大學;2002年
7 馬宇飛;理想世界的建構與現(xiàn)代性的失落[D];黑龍江大學;2002年
8 董莉莉;模糊邊緣——場所創(chuàng)作新理念的嘗試性探索[D];重慶大學;2002年
9 王月芬;走向對話的課堂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徐振軒;海德格爾存在論技術觀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左峰;;淺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暴風雨》第一樂章演奏藝術[J];咸寧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李斐;;移植曲目對二胡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1年14期
3 劉祥;;嗩吶演奏的藝術特色[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4 談龍建;;三弦音準技能的認知[J];樂器;2011年08期
5 周樓勝;;陸春齡的竹笛演奏風格探析[J];飛天;2011年16期
6 舒芳;;淺析揚琴演奏的二度創(chuàng)作[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7 邱菊;;揚琴的主要流派和演奏技法[J];北方音樂;2011年08期
8 劉志強;;淺論如何調整好器樂演奏中的心理影響[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9 馬莉;林昊;;科學視野下的演奏藝術——讀喬治·考切維斯基《鋼琴演奏的藝術》[J];人民音樂;2011年09期
10 員青山;;音樂與表演的紐帶橋梁——豫劇打擊樂演奏藝術初探[J];大舞臺;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寧曉靜;;淺談20世紀中國民族器樂——古箏的發(fā)展[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2 朱利紅;;如何輔導孩子練鋼琴[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雁;中國古箏演奏藝術流派與發(fā)展[N];文藝報;2004年
2 趙鳳蘭;箜篌呼喚知音[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王婧姝;從多彩到瀕危:少數(shù)民族樂器的前世與今生[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高沛;盛況空前 人才輩出[N];音樂周報;2004年
5 黃玉生;潮樂分流派與分風格孰劣孰優(yōu)?[N];汕頭日報;2006年
6 白宙?zhèn)?走向世界的“廣交”樂團[N];中國國門時報;2004年
7 關萬維;協(xié)奏曲大賽:一次分量不輕的文化灌溉[N];深圳商報;2006年
8 記者 畢樹文;山西省葫蘆絲·巴烏學會正式成立[N];發(fā)展導報;2007年
9 王 瑩;“嚴肅”民樂也該對大眾微笑[N];西部時報;2005年
10 王瑩;“嚴肅”的民樂也該對大眾微笑[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瑩瑩;牟善平笙演奏藝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2 姜玲;劉寬忍笛塤演奏藝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辛瀟軒;談牟善平先生的笙藝術[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4 李莉;江南絲竹中的琵琶演奏藝術[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Gerke Yang Yu-Lun;中國長笛演奏藝術及教學發(fā)展初探[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6 楊松權;論西方小提琴演奏藝術對中國近現(xiàn)代二胡藝術發(fā)展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歐杰;雷建功的笙樂演奏藝術[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8 鐘之岳;論笙形制的變革對其演奏藝術的發(fā)展影響[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9 郭梅;衛(wèi)仲樂琵琶演奏藝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10 胡美玲;胡海泉嗩吶演奏藝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022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00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