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賽乃姆》藝術(shù)形態(tài)特點研究
本文選題:《伊犁賽乃姆》 + 藝術(shù)形態(tài); 參考:《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在田野調(diào)查基礎(chǔ)上,對《伊犁賽乃姆》藝術(shù)形態(tài)特點進行了分析研究。梳理《伊犁賽乃姆》這一藝術(shù)形態(tài)的特點,辨別、認知、記錄新疆伊犁維吾爾族這一特有的舞蹈文化資源,對維護新疆舞蹈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新疆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實現(xiàn)我國文化生態(tài)的"美美與共"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istic form in Ili Senem. Com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stic form of "Yili Senam", distinguishing, recognizing and recording the unique danc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Uygur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it will help maintain the diversity of Xinjiang's dance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beauty of Xinjiang's pluralistic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realize the beauty and beauty in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戴虎;;維吾爾舞蹈的貴族氣質(zhì)和平民意識[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房正;;寫意與表現(xiàn)——淺談中西藝術(shù)的精神內(nèi)涵[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2 張玉能;席勒論戲劇的人類學功能[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匡景鵬;;拯救藝術(shù)的方式——藝術(shù)分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4 張文;《春江花月夜》與莎氏商籟體之聲韻比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楊云;;晉南社火與民間舞蹈文化傳承[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6 呂藝生;;舞蹈美學的邏輯起點[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張德凱;;傈僳族無伴奏四聲部合唱與文化置換策略[J];保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步天松;;海明威短篇小說《雨里的貓》的女性意識解讀[J];長城;2011年10期
9 李祥林;;地震災變和遺產(chǎn)保護——為羌族民間戲劇呼吁[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華蕾;;一無所有的人類存在——后鄉(xiāng)村文化視野中的《懷念狼》[J];池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景隆;;試論“兩種生產(chǎn)”對青海審美文化的影響[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仙玉;中國朝鮮族舞蹈與韓國民族舞蹈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楊旭東;北京評書的書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隋紅升;身份的危機與建構(gòu)[D];浙江大學;2010年
4 吳時紅;實踐論美學在中國[D];浙江大學;2011年
5 瞿天鳳;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繡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6 夏凡;有品樂器律制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7 王寶龍;20世紀下半葉新疆地區(qū)的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樊傳庚;新疆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利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常志剛;基于光視空間概念的光與空間一體化設(shè)計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曦;廣西南丹白褲瑤銅鼓舞考察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彭曉玲;云南楚雄彝族家具裝飾藝術(sh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煜鑫;楚雄彝族頭飾藝術(sh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余穆諦;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張燕;吐魯番木卡姆的社會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6 李國貞;民間舞蹈“九鯉舞”的舞蹈形態(tài)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武嵐;論線條在現(xiàn)代陶瓷雕塑中的價值體現(xiàn)[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8 劉祥;論柴燒的過程美[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9 胡鵬;透視民俗文化中的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春亮;葫蘆絲文化在云南當代的發(fā)展[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羅雄巖;;維吾爾木卡姆與綠洲舞蹈文化傳承[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影;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的典范——評丁往道教授的兩本書[J];山東外語教學;2004年03期
2 彭國翔;;宗教對話:儒學第三期開展的核心課題[J];孔子研究;2006年03期
3 閆如武;;淺析翻譯研究的對話視角[J];宿州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梅瓊林;屈賦的對話性功能及其潛在文化背景[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5 鮑越;眾聲喧嘩的世界——《紅樓夢》小說對話性初探[J];浙江學刊;1999年05期
6 張雪;;獨白語篇的對話性[J];修辭學習;2006年02期
7 劉汝山;喬文;;《禪真逸史》對話性的初步探索[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王辛夷;;俄語政論語篇的對話性及其語言表達方式[J];中國俄語教學;2007年01期
9 安成蓉;;敘事話語——女性文本生長的空間[J];消費導刊;2007年03期
10 張鶴;;試論《洛麗塔》的對話性因素[J];外國文學;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安玲;;從傳統(tǒng)京劇的衰微看藝術(shù)形態(tài)的邊緣化[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一輯)[C];2011年
2 莊品潔;;論《日瓦戈醫(yī)生》中的對話性因素[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3 邵海波;蘇洪英;徐克;楊福玲;馮博;梁松年;;DSA引導腸梗阻導管置入術(shù)在粘連性小腸梗阻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余睿;;從合作原則看現(xiàn)代電視廣告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熊建民;李遠才;陳潔;;殼法用酚醛樹脂粘連現(xiàn)象的研究[A];第八屆21。ㄊ、自治區(qū))4市鑄造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可;;感受·宣泄·沉浸——數(shù)字交互動畫的藝術(shù)形態(tài)分類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7 高軍茂;靳秀云;;小針刀治愈粘連性膝關(guān)節(jié)強直兩例[A];第四屆全國針刀醫(yī)學學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6年
8 趙冬梅;劉心;夏淑珍;李連利;;蝮蛇抗酸酶治療包裹粘連性結(jié)核性胸膜炎10例臨床分析[A];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shù)會議大會學術(shù)報告[C];2001年
9 徐雪梅;;探索適應小學品德課程新教材特點的教學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10 宋震坤;柯?lián)P;陳彩娣;;雙側(cè)劈開胸鎖乳突肌轉(zhuǎn)移修復頸部凹陷性瘢痕[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美容暨整形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亞平 ;關(guān)于藝術(shù)與藝術(shù)學的對話性理解[N];中國文化報;2005年
2 曹汝平;“光立方”的審美意蘊[N];文藝報;2010年
3 陳孝信;轉(zhuǎn)變方式與轉(zhuǎn)變形態(tài)[N];美術(shù)報;2006年
4 劉禎;兩種藝術(shù)形態(tài)與立場視角[N];光明日報;2008年
5 彭曉東邋譚娟;將藝術(shù)帶到大街[N];美術(shù)報;2007年
6 王文捷;韓劇的藝術(shù)質(zhì)地與消費表象[N];中國藝術(shù)報;2005年
7 西南政法大學 張北坪;大學新校區(qū):公共景觀應當怎樣建設(shè)[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郭之純;文學不僅是文學家的事情[N];工人日報;2006年
9 雷波;關(guān)注藥品招標與調(diào)價中的藥品質(zhì)量[N];健康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穆天忠;戲劇活化石 黔中之瑰寶[N];貴州民族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彥;新聞話語對話性的文本分析與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董麗娟;狂歡化視域中的威廉·福克納小說[D];南開大學;2009年
3 李曙光;巴赫金超語言學理論的重新語境化及其在書面新聞?wù)Z篇分析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周福如;香港現(xiàn)代派小說論[D];蘇州大學;2002年
5 張素玫;與巴赫金對話[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視野下的文學翻譯主體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安世遨;大學生對話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張惠芹;教學演講學[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2年
9 李宏偉;玉樓夢小說藝術(sh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孫偉科;《紅樓夢》美學闡釋[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胤先;影視音樂的藝術(shù)形態(tài)與運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彭俊;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報刊文本的對話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宜蘭;藝術(shù)形態(tài)中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2年
4 廉蓮;英語非文學書面語篇對話性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阿娜;喬伊斯·卡洛爾·歐茨《奇境》四部曲的對話性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袁瑾;賽博空間的狂歡[D];武漢大學;2004年
7 邢春;中英文食品廣告的對話性分析[D];蘇州大學;2004年
8 于敏;聊城八角鼓傳播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9 邱宏;楊絳《洗澡》:對話性與文本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世雙;談當代俄羅斯報刊言語的對話性[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29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92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