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意韻”形態(tài)架構
本文選題:意韻 + 民族精神; 參考:《音樂大觀》2012年07期
【摘要】:在作曲家創(chuàng)作音樂的過程中,其心理活動狀態(tài)的表達可以通過音樂創(chuàng)作中民族化意象構造來體現(xiàn)。作家創(chuàng)作時,民族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以及人文環(huán)境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充分了解民族音樂的"意韻"形態(tài),本文簡單分析了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并且針對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意韻"形態(tài)架構進行了簡單探討。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mposing music, the expression of the state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y can be refl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nationalized image in music creation.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hyme" form of folk music,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national spirit in the works,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hyme" form of folk music, the national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re the indispensable parts of the work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Italian rhyme" in folk music creation.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鄉(xiāng)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陸建業(yè);;論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意韻”形態(tài)架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蔡夢;;感悟人生 出神入化——張大龍竹笛協(xié)奏曲《飄》的藝術特色[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蒲亨建;;另辟蹊徑 獨出機杼——劉正維教授《從宋詞傳承看元雜劇音樂》讀后[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亮;;回顧與思考 解蔽與探索——新時期竹笛作品創(chuàng)作述評[J];人民音樂;2012年07期
2 蒲亨建;;劉正維“我國民族音樂發(fā)展‘三起三伏’”論述評[J];中國音樂;2012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修海林;;民族器樂審美中的人文情懷與審美范疇[J];人民音樂;2009年09期
2 何寬釗;;縱意馳騁 推陳出新——“戴亞笛子協(xié)奏曲音樂會”述評[J];人民音樂;2010年02期
3 劉正維;;從宋詞傳承看元雜劇音樂——兼述民族音樂發(fā)展的“三起三伏”與明代文藝復興[J];中國音樂;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仕林;;巴托克的民族精神[J];音樂世界;1987年08期
2 伍雄武;論傣族古代法規(guī)和道德訓條中的政治、倫理思想[J];思想戰(zhàn)線;1992年01期
3 卜鼎煥;淺析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凝聚力[J];哲學動態(tài);1993年03期
4 董合全,鄭孝琴;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5 韋野;;民族精神·陽剛大氣——看河北省美術作品展覽[J];鄉(xiāng)音;1995年02期
6 王立端;史學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7 王麗梅;論全球化進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周康正;試論唐人繪畫中的民族精神[J];黃山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陳來;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民族精神的弘揚[J];新視野;2005年03期
10 范逸清;王韜“民族性”維新思想簡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震;;論民族精神的歷史性與時代性[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2 劉曙光;;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文化自覺[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顧智明;;論中華民族精神的開放性品質——兼論航天精神的重要特征[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孫利天;;新時期民族精神的科學化和理性化[A];高舉旗幟 繼往開來——吉林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楊學;;在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6 陳忠安;喬建軍;邢躍紅;朱向陽;顧敬東;談永法;;小學學科教學滲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實踐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7 周俊;;由儒家“氣節(jié)觀”到民族精神現(xiàn)代化[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8 楊斌慶;;大力弘揚楚先人的民族精神[A];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文集[C];2004年
9 王平;趙旭東;;發(fā)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用實際行動保護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A];西南六省、區(qū)、市衛(wèi)生系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協(xié)作片第十六次年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汪洪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北京博物館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A];北京博物館學會第四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鐵華;在未成年人中培育民族精神[N];廣西日報;2005年
2 羅金平 喻敏熙;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精神[N];河北日報;2005年
3 王榮;民族精神挑戰(zhàn)WTO[N];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
4 張果文;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民族精神的塑造[N];南充日報;2005年
5 記者 王海輝 通訊員 多吉;“傳承民族精神 立志振興中華”清明祭掃活動[N];林芝報;2007年
6 ;組織開展好“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N];人民日報;2006年
7 張曉明;讓我們重溫那些感動[N];人民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王立佳;要用民族精神實現(xiàn)產業(yè)化[N];中國汽車報;2002年
9 哲學所 徐崇溫;神舟五號的成功發(fā)射與民族精神的弘揚[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趙春江 周芳;民族精神的非常熔鑄[N];吉林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閔長虹;凝聚、變遷、提升:中華民族精神論綱[D];復旦大學;2011年
2 張瑞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中華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胡孝紅;弘揚與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4 任大慶;生命的表白[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5 錢雯;人學重建與小說[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印東;武術釋義[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7 劉合行;論道德的文化價值[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韓國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祖輝;中國近現(xiàn)代武術思想演變的階段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曉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泗林;論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鮑振艷;弘揚武術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曹開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勇;中華民族精神與儒學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6 田海花;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余海崗;清季尚武思潮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孫鳳才;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蘇建申;中學德育應加強民族精神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瑩;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391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83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