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過支聯(lián)唱”初探
本文選題:南音 切入點:過支曲 出處:《中國音樂學》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南音傳統(tǒng)的"過支聯(lián)唱"表演形式,以轉(zhuǎn)換滾門必須演唱"過支曲"為特點,有著一整套規(guī)定和程序,被廣泛運用于各種場合。其用途主要有兩種,一用于南音的展示性演出,如"搭錦棚";二用于比拼技藝,如"拼館"。"過支聯(lián)唱"是南音輝煌的見證,許多事項都與之有關。對"過支曲"的研究有助于界定滾門與曲牌。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form of Nany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hanging the roll door and having to sing the song, has a whole set of regulations and procedures, and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occasions. There are two main uses, one i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uthern tone. For example, "setting up brocade shed"; second, competition skill, such as "Qiongguan". "oversupporting and singing" is a witness of the brilliance of Nan Yin, and many matters are related to it. The research on "overplaying music" is helpful to define the rolling door and the quoting card.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分類號】:J6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佳陽;;泉州南音滾門【想思引】初探[J];北方音樂;2010年08期
2 張兆穎;南音唱腔社會審美的時代性差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陳文革;;在縱橫中體現(xiàn)互滲 在融通中實現(xiàn)轉(zhuǎn)型——王耀華民族音樂學學術思想初探[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何麗麗;;明清時期琵琶在民間音樂伴奏中的運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王耀華;;中國南音的保護與傳承[J];福建藝術;2008年01期
6 張兆穎;;王耀華先生南音研究的方法及特點述略[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年S1期
7 許彩萍;;南音琵琶演奏藝術的萌芽期與形成期[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04期
8 王萍萍;;泉州南音與南戲的比較[J];黃河之聲;2009年06期
9 張兆穎;宮唱而商和——南音唱腔潤腔法的一般規(guī)定性[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俞建芬;福建南音散曲《滿空飛》的唱腔風格探討[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仲立斌;京劇梅派唱腔藝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戴俊超;20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社團概論[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3 蒯衛(wèi)華;昆曲商調(diào)曲牌曲腔關系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張兆穎;明、清南音傳本曲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黎冰;章紹同主要歌曲的創(chuàng)作及其演唱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萍萍;福建南音二弦與中國二胡之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黃志中;薌劇進中學音樂課堂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吳楠楠;泉州南音樂團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王金旋;尺八的歷史考察與中日尺八辨析[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6 方允璋;圖書館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D];武漢大學;2005年
7 陳文革;南系核心腔格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8 梁虹;論南洋四國的中國藝術(1644-1949)[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白志藝;清代弦管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林靜;泉州高甲戲音樂與鄉(xiāng)土藝術音樂關系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瑜;;福建南音“滾門”模式特征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羅麗;;入其內(nèi)寫生氣 出其外觀高致——中山大學程美寶教授拜南音名家陳麗英為師側(cè)記[J];南國紅豆;2010年02期
3 張兆穎;;論明代南音刊本的曲牌和曲牌類別[J];中國音樂學;2010年02期
4 詹偉鋒;;海報《南音》設計的追求與海報發(fā)展的思考[J];莆田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穆鴻逸;;華夏正聲 盛世源音[J];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05期
6 王秀怡;;南音與“南琶”[J];福建藝術;2010年04期
7 蔡曙鵬;;《新加坡南音初探》序[J];文化遺產(chǎn);2010年03期
8 周曉凡;;民國時期南音發(fā)展的歷史事實[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李倩;;溫陵游記二首[J];泉州文學;2010年09期
10 張兆穎;;明、清南音傳本及其歷史文化價值[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有覺;高雪峰;;江南絲竹發(fā)源初考[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2 楊路塔;;布依族銅鼓文化考略[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3 權(quán)建平;;崇尚科學 拒絕邪教[A];青海省反邪教協(xié)會第一屆學術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1年
4 任飛;程曉光;;關于邪教精神控制之探討——兼論對“法輪功”練習者的轉(zhuǎn)化對策[A];依法打擊和防范邪教——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三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國權(quán);南音本說“河南話” 千年流傳有遺韻[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王珊;南音的歷史源流[N];光明日報;2010年
3 記者 王秀婷;石獅鴛鴦池南音社受邀到臺北交流閩南文化[N];石獅日報;2010年
4 王秀怡;“現(xiàn)代感”讓南音變了味[N];中國文化報;2010年
5 玉宗;莊能宗讓“天子傳音”枯木逢春[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朱晨;“三坊七巷”傳出悠悠南音[N];解放日報;2010年
7 陳美娥;重現(xiàn)正聲之美 喚醒禮樂風華[N];中國文化報;2010年
8 特約記者 林淑惠;浮橋街道利用民俗文化宣傳計生[N];中國人口報;2010年
9 崔道怡;“快”時代里的“慢”閱讀[N];文藝報;2010年
10 宋先梅;敘述的魅力與限度[N];文藝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楊媛媛;河北遵化馬坊嶺村吳家古曲的調(diào)查與初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陽;鄉(xiāng)音最真,鄉(xiāng)情最親[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3 童麗娜;“郎君祭”儀式初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4 江泓;小功率交流特種電源工程設計與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張盈盈;福建南音泉州派、廈門派“曲”之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巖;不同孕期應用L-精氨酸對IUGR鼠影響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559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55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