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三階”教學模式的延伸與適應性調整——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分析學》教學及其與《曲式學》課程的接軌
本文關鍵詞: 音樂分析學 曲式學 課程建設 教學模式 出處:《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開設的《音樂分析學》課程,曾是本科層次《曲式學》教學中實施的"一基三階"綜合教學模式中的組成部分,1987年開始獨立成為研究生的學位課程。文章介紹了《音樂分析學》課程在多年教學實踐過程中開展的課程建設工作,重點談及了隨著形勢的改變,《音樂分析學》與《曲式學》等關聯(lián)性課程的整體設計及依此所作的適應性調整。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department of the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opened "music analysis" course, was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musical form < > "three order"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ode in 1987, began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graduate degree progra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cours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in the years >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nalysis focused on music ", as the situation changes, the overall design and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and "the musical form > related courses for the analysis of music."
【作者單位】: 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
【分類號】:J61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彭志敏;;無形的變化,有限的更新——關于《曲式學》或《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內容的擴展與選擇[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鄭思;劉健;;初始音級的簡易計算方法——阿倫·福特音級集合表的幾何分析[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陳鴻鐸;;從“音樂分析”與“音樂學分析”到“音樂分析學”——“音樂分析學”學科建設芻議[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陳雷;;再論集合原型的樂理求解[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彭志敏;“一基三階”的綜合教學模式——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曲式教學十年談[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3期
6 童忠良;集合原型的樂理求解[J];中國音樂學;198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昕昕;;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形象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馬春明;;對高校音樂專業(yè)和聲教學的新思考[J];北方音樂;2010年01期
3 杜姍珊;;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漫談——以歌曲《問》為例[J];北方音樂;2012年06期
4 郭東平;;拉威爾小奏鳴曲的演奏與教學[J];才智;2009年20期
5 祁欣;;論音樂的節(jié)奏[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6 林少軍;;試論音樂分析在手風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J];大家;2012年14期
7 王正;;手風琴作品《歸》的創(chuàng)作特色[J];大舞臺;2010年03期
8 王保榮;;談民歌審美心理對《炎黃風情》創(chuàng)作風格的影響[J];大舞臺;2010年08期
9 謝濱妃;;論勛伯格《鋼琴小品六首》Op.19No.6集合的結構力[J];大舞臺;2010年11期
10 徐勵成;;海浪與旋律的交疊——歌曲《海之夢》的創(chuàng)作特征探析[J];大舞臺;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霜;;和聲共同課教學中和聲分析的思維與視角[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書峰;湖南瑤傳道教音樂與梅山文化[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李小諾;論拱形結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3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4 劉曉江;中國近代和聲技法的調域類型及歷史走向[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響曲作曲技術分析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6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7 張少飛;1949~1981年間的中國管弦樂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8 吳佳;感性聲音結構并審美判斷形成的感性契機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9 王中余;阿倫·福特音級集合理論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10 馮存凌;勛伯格《空中花園篇》(op.15)詩樂關系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玉潔;肖邦音樂對愉悅性的表現(xiàn)方式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靜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與其藝術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婷婷;舒曼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藝術特征及教學演繹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單良;從舒曼聲樂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非;斯克里亞賓晚期鋼琴奏鳴曲的結構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白;以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為例研究交響曲主題發(fā)展的特點[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董珊惠;勛伯格《第四弦樂四重奏》十二音序列技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顏婷婷;希曼諾夫斯基《第三鋼琴奏鳴曲》節(jié)奏結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陳文安;論米約的雙鋼琴組曲《丑角》[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毛迎新;“超然的音樂 哲理的構思”[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童忠良;論模糊音級集合的隸屬度[J];音樂研究;1989年01期
2 敬悅吾;論集合原型的樂理求解——對《現(xiàn)代樂理教程》中集合原型樂理求解方法的置疑與改進[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羅忠昒;集合原型簡便計算法[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4 鄭英烈;基本集合對十二音和聲的控制[J];中國音樂學;1986年04期
5 華萃康;不用計算求集合原型[J];中國音樂學;1988年01期
6 童忠良;集合原型的樂理求解[J];中國音樂學;198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印紅旗;簡論書法教學[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秦延梅;以互動模式促進高校英語聽力課程建設[J];商場現(xiàn)代化;2005年18期
3 胡錦章;論高職大學英語課程的建設[J];職教論壇;2005年26期
4 杜道流;;高等師范院!艾F(xiàn)代漢語”課程建設與中學語文課程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12期
5 于年河;;《中國文化史概要》課程建設綱要[J];龍巖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許令;;高師中文專業(yè)普通話課程建設初探[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7 周山;;論高校大學英語選修課的發(fā)展模式[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張靜文;;大學語文精品課程建設探索[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王振永;;高職高;A英語精品課程建設引發(fā)的思考[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年14期
10 陳益;劉寅齊;;推進英語教學改革 打造課程品牌特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傳森;;面向21世紀場、波課程體系的建設與認識[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2 喬文孝;;抓好新專業(yè)全面建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趙麗濱;;飛行器結構動力學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A];力學與工程應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樊玉梅;于鵬;常彥忠;段相林;;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主體內容之一[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閆宏宇;張勤;;適應課程建設需要 重視教材建設質量[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6 巫建;黃帥軍;陳樂洋;;設計藝術通識課設計概論課程建設研究[A];全國數(shù)字媒體技術專業(yè)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原彬;鄒玉堂;陳阿貴;張凱峰;;工程圖學教育中的三維CAD課程[A];第十四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六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8 盧鐵兵;崔翔;張衛(wèi)東;尹浩柳;;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建設[A];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9 馬世紅;王煜;侯曉遠;戴樂山;戴道宣;;近代物理實驗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介紹新版《近代物理實驗》教材的特色[A];第十七屆全國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討會暨全國近代物理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向鋒;劉軍;丁斗章;;《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建設探討[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聚精會神抓質量 求真務實謀發(fā)展[N];黑龍江日報;2009年
2 童小軍;美國的社會工作教育(下)[N];中國社會報;2007年
3 通訊員 孫菲邋王泉;武漢船院開展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建設[N];中國水運報;2008年
4 ;谷歌中國 抖出五年“教育經(jīng)”[N];中國電腦教育報;2010年
5 吳世勇;我省加強院校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課程建設[N];遼寧日報;2007年
6 林加良;香山文化與學校課程建設[N];中山日報;2006年
7 高祥齡;不斷完善課程建設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N];濟寧日報;2008年
8 常州市實驗小學 陳美華 楊侃;聚焦實踐活動,促進課程建設校本化[N];江蘇教育報;2010年
9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王貴賢;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新課程[N];社會科學報;2006年
10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冼紹祥 方熙茹 陳茂珍 郭文海 張勇;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改革中醫(yī)臨床教學體系[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斌;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技術學科課程建設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2 張建鯤;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課程群論[D];天津大學;2010年
3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4 李世謳;教育碩士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強;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建設[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2 邵洪宇;九年一貫制學校遞進式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胡小桃;高職課程建設的新理念:在適應中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瑤娟;高職學院精品課程建設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李先才;試論品格教育與中學道德教育課程建設[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蘇;華東師范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現(xiàn)代生命科學導論》建設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芝;地方師范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徐幼文;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課程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奇軍;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芻議[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陳麗;高校學生就業(yè)指導課程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245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52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