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四弦音律傾向研究——以紅河州元江南北兩岸為例
本文關鍵詞:滇南四弦音律傾向研究——以紅河州元江南北兩岸為例 出處:《中國音樂學》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四弦作為滇南少數(shù)民族器樂的代表之一,其排品有接近純律音程、十二平均律音程和少數(shù)四分之三音程。此音程性質的多樣性給音律傾向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筆者以紅河州元江南北兩岸為例,說明四弦的類別、制作和定品方法,將田野采集的四弦曲調對照具體品位的使用,進行測量分析,說明音樂實踐中四弦的音律傾向。本文認為,南北兩岸四弦音樂的差異,體現(xiàn)于四弦排品的略微差別,以及品位選擇性的使用兩個方面。
[Abstract]: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minority instrumental music in southern Yunnan, Sixian has a close to pure rhythmic interval. 12 mean interval and a few 3/4 intervals. The diversity of the nature of this interval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diversity of the rhythm tendency. The author takes the north and south banks of Yuanjiang River in Hongh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category of four strings. The method of making and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the four string tune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s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the specific grade, and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to illustrate the musical tendency of the four strings in the music practic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our string music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Reflected in the four-string arrangement slightly different, as well as the use of two aspects of grade selectivity.
【作者單位】: 四川音樂學院;
【基金】: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中國有品民族樂器律制形態(tài)研究”(批號12CD084)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J612.1
【正文快照】: 四弦,又稱為月琴、弦子1,主要流傳于西南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是彝族、苗族、布依族、哈尼族等歌舞器樂常用弦樂器之一。西南少數(shù)民族音樂研究的著作、論文頗豐,而針對四弦的樂器研究,特別是四弦的品位以及音律研究,極少涉及。由于流傳區(qū)域的不同,四弦的形制、結構都存在一定差異,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夏凡;;以品探律——有品民族樂器律制傾向研究[J];音樂研究;2014年01期
2 李玫;民間音樂中“中立音”現(xiàn)象的律學分析(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帆;;論響度在計算機音樂制作及音頻錄制中的作用[J];電聲技術;2009年03期
2 張先亮;;論“音”的概念[J];大舞臺(雙月號);2009年04期
3 胡芳;;淺談鋼琴演奏音色的控制[J];大舞臺;2010年07期
4 杜雪;;管弦樂在MIDI制作中的音色分析與音頻效果器處理[J];廣播歌選;2008年04期
5 胡敏;;從協(xié)和的相對性看和聲的演進[J];歌海;2008年03期
6 袁華韜;萬輔彬;;麻江型銅鼓調音初探[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劉潔;;談鋼琴音樂民族化的美學意義[J];歌海;2014年03期
8 李緯霖;;傣族贊哈調及相關樂種研究方法舉要[J];歌海;2014年04期
9 孫瑩;;基于聲樂演唱中主觀音高準確度的分析[J];北方音樂;2014年11期
10 周智藝;;淺談樂理課程的教學[J];大眾科技;2014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夏凡;有品樂器律制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賀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樂考古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3 馮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邵曉潔;楚鐘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王友華;先秦大型組合編鐘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麗娜;基本樂理教學的分析與思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2 王毅萍;論音樂合成技法在當代動畫電影中的運用[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3 舒晟;劇場中的音響造型與設計[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4 成曉;試論中國民樂合奏的色彩回歸[D];溫州大學;2011年
5 陳璇;古琴共鳴體聲學振動特性的研究和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6 梁秋麗;維吾爾《十二木卡姆》“達斯坦”與歌劇《艾里甫與賽乃姆》唱段與之對比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7 呂林波;小提琴音響品質評估與優(yōu)化[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冉平;論聲樂教學中的“四診法”[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濤;鋼琴音響的樂律學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10 李木一;亥姆霍茲《論音的感覺》對我國音樂理論研究的影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也維;關于蘇祗婆調式音階理論的研究[J];音樂研究;1980年01期
2 楊蔭瀏;三律考[J];音樂研究;1982年01期
3 陳威 ,鄭詩敏;潮州樂律不是七平均律[J];音樂研究;1990年02期
4 張鑒言;;帶品弦樂器確定品位的經驗公式的探討[J];樂器科技;1979年01期
5 陳天國;廣東民間音樂的七平均律[J];中國音樂;1981年04期
6 馮文慈;漢族音階調式的歷史記載和當前實際——維護音階調式思維的傳統(tǒng)特點[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1年03期
7 孫玄齡;京劇音樂中微音分情況的實測與介紹[J];中國音樂學;1985年01期
8 李世斌;民間曲項琵琶考察紀實[J];中國音樂學;1988年03期
9 李來璋;七宮還原[J];中國音樂學;1991年02期
10 李世斌;苦音Si探微[J];中國音樂學;199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東文;何楊波;;走進“滇南商埠”[J];今日民族;2006年10期
2 陳叟;滇南方言的兒化音變[J];紅河學院學報;1986年01期
3 盛鴻鵬;;滇南古城行[J];中國民族;1986年09期
4 周昌谷;滇南春[J];新美術;1994年01期
5 毛佑全;滇南驛道馬幫歷史探蹤[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6 李明奎;婁帥;;趙元祚與《滇南山水綱目》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7 David;Master's Original Exploration[J];文化交流;2004年01期
8 崔宗瑋;滇南風物志[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8年05期
9 王永春;;滇南山叢中的革命烈士塔[J];支部生活;2001年04期
10 毛佑全;;滇南驛道馬幫歷史探蹤[J];陣地與熔爐(哲學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宋乃裕 蔡海芬 通訊員 戴李春;羅滇南:今年雷州生產總值爭取增長12%[N];民營經濟報;2008年
2 記者 黃鵬輝 李聰華;“滇南之心”意氣風發(fā)[N];紅河日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趙飛飛;滇南那些山頭上的勞作[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
4 記者 滿長杰 普文劍 楊涵 實習記者 陳莉娟;滇南大山里的鏖戰(zhàn)[N];紅河日報;2014年
5 馮琰;滇南古城建水[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6 本報評論員;全面加速滇南中心城市建設[N];紅河日報;2009年
7 記者 倪琴;“滇南之心”邁向新高地[N];紅河日報;2010年
8 記者 李聰華 黃鵬輝;滇南名城春滿園[N];紅河日報;2013年
9 劉宏 普勝彪;建滇南綠城 筑幸福家園[N];中國改革報;2012年
10 記者 黃鵬輝;“鳳凰”群舞秀滇南[N];紅河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施麗娜;滇南彝族民間信仰的倫理蘊涵[D];西北大學;2012年
2 杜晶晶;西藏官兵與滇南邊防高原官兵健康狀況及服務需求與利用狀況對比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17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41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