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音樂接受中的“貌合”與“神似”問題——兼論貢布里希的“面貌相像論”及音樂與繪畫的藝術通感
本文關鍵詞:論音樂接受中的“貌合”與“神似”問題——兼論貢布里希的“面貌相像論”及音樂與繪畫的藝術通感
【摘要】: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面具與面容"一文中論述了存在于視覺藝術中的"面貌相像性"問題,這一問題在音樂的感知、理解與表演過程中也有相應的體現。盡管"面貌相像性"普遍存在于音樂與繪畫之中,但這兩門藝術都不是以"貌合"而是以"神似"作為其藝術價值的評判準繩。"相像性"(指向面容)與"差異性"(指向面具)都是我們創(chuàng)作和感知藝術的基本方式。不論是追求相像性(共同性),還是凸顯差異性(獨特性),其最終目標都在于"傳達神韻",而神韻的傳達是依靠"捕捉"(發(fā)現)而不是依靠"建構"(發(fā)明)的。這是音樂與繪畫所共有的"傳神"之道。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5
【正文快照】: 引言藝術學研究的重要論題之一,是各藝術門類之間的共通性——或曰“藝術通感”。我國當代“藝術學”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道一先生(1932-)在倡議建立“藝術學”學科的一篇文章里談到:“在藝術的各部門,即在音樂、美術、戲劇(戲曲)、曲藝、電影(電視)、舞蹈等分別研究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愛紅;;論藝術史是“藝術共性”史[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張道一;藝術學研究的經緯關系[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梅云清;席歡明;;高校標識導向系統(tǒng)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2年14期
2 王詩群;;人體形態(tài)審美與造型設計美學原理的相關性[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3 徐修玲;;新媒體藝術的語言實驗方法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王鳳華;;論電影與靜態(tài)視覺藝術的關系[J];電影評介;2008年20期
5 朱博娟;;室內陳設中的“圖”與“底”[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5期
6 劉婷;;具象繪畫與抽象繪畫的交替更迭[J];大眾文藝;2012年07期
7 張霞;;淺談室內設計專業(yè)的基礎素描課教學[J];大眾文藝;2012年12期
8 蔣明林;;淺談高校繪畫基礎教學中的觀察方式[J];大眾文藝;2012年12期
9 陳宗花;;中國藝術批評規(guī)律的新探索——凌繼堯主編的《中國藝術批評史》解析[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2年02期
10 張霞;;淺談室內設計專業(yè)的基礎素描課教學[J];大眾文藝;2012年1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朝暉;早期抽象繪畫中的“象”[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2 吳志軍;基于產品符號認知的創(chuàng)新設計過程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3 李燁鑫;圖像化時代的圖文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沈克;理性的圖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周保彬;海因里!の譅柗蛄炙囆g風格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韓子仲;視象與圖像[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7 龍迪勇;空間敘事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8 孫海燕;1980年代的中國設計與現代化想象[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9 韓超;藝術精神的反撥與升華[D];蘇州大學;2008年
10 劉雁;中國古代設計藝術中的“動感”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譚廣超;簡約形式在廣告設計中的體現[D];沈陽理工大學;2009年
2 夏嵐;家具與建筑空間的關系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3 錢安明;數碼設計藝術思維與創(chuàng)意方法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4 張玉芹;后現代語境下的成衣裝飾設計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5 高妮妮;貢布里希的視覺藝術觀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力;怪誕藝術在架上繪畫中的表現方法初探[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石鵬;文化產業(yè)背景下的大遺址展示設計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章晴方;現代陶瓷家具設計初探[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9 王宗泰;錯視的原理及其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沁豳;重慶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的地域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楊波;對通感作為修辭的閾限質疑——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一[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楊波;藝術通感的生理—心理學發(fā)生探源——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二[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3 楊波;文學接受活動中的藝術通感特征解說——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三[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4 楊波;闡釋涉險:以審美統(tǒng)覺破譯藝術通感的密碼——藝術通感研究系列之四[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楊波;藝術通感:一種統(tǒng)覺性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能力——藝術通感的審美闡釋[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萬應均;;論書法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波普爾;勞誠烈;;貢布里希論情境邏輯以及藝術中的分期和風格[J];新美術;1987年01期
2 G.霍洛維茲;申屠妍妍;;恩斯特·貢布里希[J];新美術;2009年04期
3 劉登峰;;貢布里希對原始主義的描述[J];皖西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趙禹冰;王確;;貢布里希對中國新時期藝術觀念的影響[J];文藝爭鳴;2011年01期
5 楊小彥;;博物館的實驗性:從貢布里希中國化談起[J];美術文獻;2011年06期
6 胡晶;;貢布里希對現代藝術的態(tài)度及科學哲學視野[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沈語冰;;藝術社會史的前世今生——兼論貢布里希對豪澤爾的批評[J];新美術;2012年01期
8 許江;;思想者的三生石——貢布里希紀念講座首講致辭[J];新美術;2012年06期
9 初樞昊;;貢布里!端囆g與錯覺》的文化邏輯[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10 穆寶清;;“恰當”的意義:貢布里希圖像闡釋的方法與途徑[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文革;;怪誕藝術:徘徊在原始與現代之間[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楊振宇;杭州,“貢布里!眮砹薣N];浙江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莊燕琳;貢布里希與中國美術史[N];美術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王凱;構建藝術研究的“山水情態(tài)”[N];美術報;2011年
4 魯惜福;很久很久以前……[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5 ;與貢布里希同行[N];中國文化報;2003年
6 沈語冰 浙江大學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作為社會現象的藝術(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邱志杰(藝術家、策展人);實驗性的貢爺爺[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8 范景中;中國文化令我深愛[N];中華讀書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胡晶;貢布里希“圖式—修正”理論之完成[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2 吳芷凈;貢布里希論藝術準則[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3 高妮妮;貢布里希的視覺藝術觀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挺;貢布里希對柏拉圖藝術觀念的反駁和回應[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5 劉國柱;貢布里希與波普爾[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00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30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