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格吉夫草原兒童歌曲音樂創(chuàng)作特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8 08:08
本文關鍵詞:呼格吉夫草原兒童歌曲音樂創(chuàng)作特色研究
【摘要】:呼格吉夫先生是近四十余年來活躍在內(nèi)蒙古東部地區(qū)的蒙古族國家一級作曲家。其創(chuàng)作領域廣泛,涉及少年兒童歌曲、各種體裁聲樂作品、蒙古族風格民族器樂曲、舞蹈音樂、電視劇音樂、蒙古劇音樂以及戲劇音樂等多種體裁。在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作品曾多次獲獎,并在中國北方草原上乃至全國流傳開來,得到作曲界及各民族群眾的高度評價及贊譽。其中,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成就更為突出,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為蒙古族草原兒童歌曲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呼格吉夫的作品反應了當今蒙古族地區(qū)的文化生活一隅,尤其是他的草原兒童歌曲及小型蒙古族風格器樂合奏,地域色彩濃厚、音樂形象鮮明,他的創(chuàng)作不僅運用了西方作曲技法,更注重如何注入民族風格、舞臺表演性和群眾接受能力,把藝術性、民族性和群眾性統(tǒng)一起來,具有作曲家獨特的風格與個性,同時他將少數(shù)民族兒童音樂思維融入蒙古族風格的旋律中,為中國北方草原兒童歌曲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成功的探索。本文以他的若干首草原兒童歌曲為研究對象,從草原兒童歌曲音樂主題的創(chuàng)作特色、旋律發(fā)展手法、對歌詞的理解與加工、整體風格等作曲技術與作曲技術理論方面來分析、研究呼格吉夫在草原兒童歌曲方面的創(chuàng)作,力求探求出其創(chuàng)作上成功的經(jīng)驗,歸納出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的學理性規(guī)律以及審美價值等。
【關鍵詞】:呼格吉夫 草原兒童歌曲 作曲技法 風格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61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緒論10-13
- 一、論文選題意義10-11
- 二、課題研究對象11
- 三、主要研究方法11
- 四、選題研究意義11-13
- 第一章 作曲家呼格吉夫及其藝術成就13-21
- 1.1 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13-16
- 1.1.1 兒童歌曲作品13-15
- 1.1.2 抒情歌曲作品15-16
- 1.2 器樂作品創(chuàng)作16-19
- 1.2.1 八首蒙古族風格民族器樂作品16-17
- 1.2.2 其他器樂作品17-19
- 1.3 其他體裁的作品19-20
- 1.3.1 舞蹈音樂19
- 1.3.2 電視劇音樂19
- 1.3.3 蒙古劇音樂19-20
- 1.3.4 戲劇音樂20
- 小結20-21
- 第二章 草原兒童歌曲音樂主題的創(chuàng)作特色21-26
- 2.1 草原兒童形象的音樂化塑造21-22
- 2.2 個性化的主題旋律創(chuàng)作22-25
- 小結25-26
- 第三章 草原兒童歌曲的旋律發(fā)展手法26-43
- 3.1 重復類發(fā)展手法的運用26-29
- 3.2 模進類發(fā)展手法的運用29-30
- 3.3 展開類發(fā)展手段的運用30-35
- 3.3.1 節(jié)奏型貫穿31
- 3.3.2 音調(diào)承遞31-32
- 3.3.3 音程擴展32-33
- 3.3.4 綜合發(fā)展33-35
- 3.4 對比性發(fā)展手法的運用35-42
- 3.4.1 節(jié)奏對比35-36
- 3.4.2 音區(qū)對比36-38
- 3.4.3 音色對比38-40
- 3.4.4 速度對比40-41
- 3.4.5 力度對比41
- 3.4.6 調(diào)性對比41-42
- 小結42-43
- 第四章 草原兒童歌曲的其他創(chuàng)作特色43-52
- 4.1 對歌詞的理解與加工43-45
- 4.2 兒化的詞曲結合處理45-47
- 4.3 民族化襯詞的運用與拓展47-49
- 4.3.1 蒙語襯詞的運用47-48
- 4.3.2 風格性虛詞的拓展48-49
- 4.4 腔詞的結合方式與特色49-50
- 4.5 兒歌的結構安排特點50-51
- 小結51-52
- 第五章 呼格吉夫兒歌創(chuàng)作的意義與特色52-58
- 5.1 傳承草原兒歌文化52-55
- 5.1.1 民間兒歌傳統(tǒng)52-53
- 5.1.2 民間兒歌功能的拓展53-54
- 5.1.3 民間兒歌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揚54-55
- 5.2 總體創(chuàng)作特色與追求55-56
- 5.3 創(chuàng)作上的審美體現(xiàn)56-58
- 5.3.1 融匯于自然之美56
- 5.3.2 天真純樸之美56-57
- 5.3.3 草原旋律之美57-58
- 結語58-59
- 參考文獻59-61
- 致謝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學毅;黎輝輝;;中國民族調(diào)式五聲調(diào)式分析研究[J];大眾文藝;2011年05期
2 樊祖蔭;;五聲性調(diào)式和聲研究三題[J];音樂研究;2010年04期
3 劉慧;;音樂人類學視域中音樂風格概念的內(nèi)涵與變遷[J];齊魯藝苑;2008年03期
4 桑桐;;五聲縱合性和聲結構的探討[J];音樂藝術;1980年01期
5 王蔚;論音樂風格的民族性與國際性[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冉丹;《如意歌》令人如意──淺談民族樂隊輕音樂作品《如意歌》[J];人民音樂;1995年02期
7 劉永平;;論多節(jié)拍對位及復節(jié)奏組合[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李一賢;五聲性縱向復合結構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音樂學;1987年01期
9 劉永平;近現(xiàn)代音樂中對位性雙調(diào)疊置研究[J];中國音樂學;1988年01期
10 劉沛;音樂風格的多維度量表分析法[J];中國音樂學;1995年04期
,本文編號:10538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05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