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器樂論文 >

神圣與世俗—臨湘市聶市鎮(zhèn)“夜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18:45

  本文關鍵詞:神圣與世俗—臨湘市聶市鎮(zhèn)“夜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夜歌 神圣 世俗 歌師 文本


【摘要】:“夜歌”又名“夜歌子”,,主要流行在荊楚地區(qū),是指在停殯守靈時段里所唱的一種以鑼鼓伴奏、走唱形式的喪葬歌,是一種集神圣禮儀性質(zhì)和世俗娛樂內(nèi)容的禮俗歌。關于喪葬歌的論文,我國很多學者主要從音樂學和文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從民俗學的角度對喪葬歌的研究不多。論文運用田野調(diào)查方法嘗試從夜歌展演和文本角度對臨湘市聶市鎮(zhèn)唱“夜歌”習俗中神圣與世俗的融通關系進行開創(chuàng)性研究。 “夜歌”是集嚴肅和詼諧,悲傷與快樂、神圣與世俗與一體的混合體。而“夜歌”習俗的這種神圣和世俗性表現(xiàn)在“夜歌”中的各方面,包括歌師、文本和變遷。夜歌歌師既是溝通人與鬼神關系的特殊角色,又是當?shù)卣莆湛陬^文學、民間音樂和歷史知識的人。歌師在進行夜歌表演的時候,展示了這種神圣和世俗的雙重身份。而在歌師日常的生活中和人際交往活動中,其神圣與世俗的特質(zhì)也有體現(xiàn)。“夜歌”文本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部分,即神圣的部分與世俗的部分。那些帶有儀式性的、唱給神聽的、敬送亡靈的是神圣的部分,而那些表演性的、唱給觀眾聽的、娛樂聽眾的是世俗的部分!耙垢琛痹诋a(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展現(xiàn)出了它神圣和世俗性。但是由于時代的變化,“夜歌”的神圣性在不斷地削弱,而世俗性在不斷地增強。首先,唱“夜歌”的意義由儀式和娛樂作用逐漸被夜歌所體現(xiàn)的功利性代替。其次,歌師的身份也有高級知識分子變成了掌握技藝的普通藝人。最后,夜歌儀式的細節(jié)上也發(fā)生了相應了變化。 “夜歌”是神圣與世俗的矛盾的統(tǒng)一體,是神圣與世俗的融合。正是因為“夜歌”具有神圣的部分,才使得“夜歌”具有其他藝術不可替代的功用,幫助亡者守靈,安撫死者和驅(qū)逐鬼魂。同時,也正因為“夜歌”具有世俗的部分,幫著孝家盡快的走出悲傷,娛樂和教育大眾,成為民俗中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藝術!耙垢琛鄙袷ヅc世俗的展現(xiàn)是符合百姓的信仰和現(xiàn)實利益的,它能夠協(xié)調(diào)和平衡百姓的日常利益和情感寄托!耙垢琛钡纳袷サ谋澈蟮膭訖C實際上是功利的,內(nèi)容也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有關的。神圣與世俗的共存才使得“夜歌”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富有生命力,使得它流傳至今。這兩者互為補充,互為融合,正好構(gòu)成一個整體。
【關鍵詞】:夜歌 神圣 世俗 歌師 文本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7.7;J607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5
  • 0.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8-12
  • 0.2 關于神圣與世俗的界定12-13
  • 0.3 選題意義與創(chuàng)新13-14
  • 0.4 本課題研究內(nèi)容14-15
  • 第1章 聶市鎮(zhèn)概況與夜歌概述15-22
  • 1.1 村鎮(zhèn)空間15
  • 1.2 歷史沿革15-16
  • 1.3 風俗概況16-19
  • 1.4 夜歌概述19-22
  • 第2章 聶市鎮(zhèn)夜歌歌師的神圣與世俗22-32
  • 2.1 夜歌活動中的歌師身份22-26
  • 2.2 日常人際交往中的歌師26-30
  • 2.3 小結(jié)30-32
  • 第3章 聶市鎮(zhèn)夜歌文本的神圣與世俗32-48
  • 3.1 敬神——夜歌文本中的神圣32-41
  • 3.2 娛人——夜歌文本中的世俗41-46
  • 3.3 小結(jié)46-48
  • 第4章 聶市鎮(zhèn)夜歌習俗的變遷48-55
  • 4.1 唱夜歌意義的變遷48-50
  • 4.2 歌師身份的轉(zhuǎn)變50-51
  • 4.3 夜歌習俗細節(jié)的變遷51-53
  • 4.4 小結(jié)53-55
  • 結(jié)語55-58
  • 參考文獻58-60
  • 致謝60-61
  • 附錄61-70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雯麗;;湘西土家族喪歌的文化解讀[J];滄桑;2006年03期

2 劉玉皚;;淺析仡佬族喪葬古歌的文化內(nèi)涵及社會功能[J];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3 潘世東;龔玉華;;論漢水流域喪歌的多文化向度價值[J];貴州文史叢刊;2007年01期

4 王璐璐;;我國近年來土家族跳喪研究綜述[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楊宗紅;;論土家喪葬歌的終極關懷[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年04期

6 譚達先;;哭喪歌源流考略[J];廣西社會科學;1988年01期

7 劉昌安;溫勤能;;漢水上游孝歌的文化價值探析[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劉鐵峰;;南楚上梅山區(qū)域內(nèi)葬俗中的喪歌演唱習俗[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彭金山;太白孝歌再考[J];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10 張建軍;;簡論陜南孝歌[J];商洛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本文編號:10141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0141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399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