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柏遼茲音樂中的“悲劇性”
發(fā)布時間:2017-10-05 20:08
本文關(guān)鍵詞:論柏遼茲音樂中的“悲劇性”
【摘要】: 柏遼茲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重要的作曲家、評論家和指揮家。他的一生坎坷曲折,沒有固定職業(yè),只能靠撰寫音樂評論、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及舉辦音樂會來維持始終清貧的生活。而在他去世前,幾乎所有的親人都先他而去,只剩他一人孤苦伶仃。為了使自己的音樂作品能夠得到世人的理解與欣賞,他進行了畢生艱難的抗爭。然而,不管是他在世的時候還是死后,甚至直至今日,人們對他音樂的評價始終大相徑庭。本文作者認為,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們對他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缺乏統(tǒng)一的認識。在他所創(chuàng)作的主要音樂作品中,其蘊涵的最終結(jié)局都是以悲劇收束或是突出“悲情”主題,主要特征人物不是墮入地獄,就是徹底沉淪,甚至是以死亡而告終。因此本文擬從柏遼茲“悲劇性”內(nèi)涵的音樂作品入手,透過其表象,剖析其中蘊含的“悲劇”思索;并進一步探求這種“悲劇性”特征產(chǎn)生的緣由——作曲家坎坷凄涼的人生經(jīng)歷、“悲劇”觀念與“悲劇”美學的影響以及法國19世紀上半葉音樂的人文氛圍與藝術(shù)氣質(zhì)之感染,以期達到對作曲家及其音樂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領(lǐng)悟。
【關(guān)鍵詞】:柏遼茲 悲劇性 思索 緣由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605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11
- 第一章 柏遼茲的生平創(chuàng)作及相關(guān)歷史評述11-20
- 第一節(jié) 柏遼茲的生平創(chuàng)作簡介11-13
- 一、鄉(xiāng)村時期,1803—1821 年11
- 二、巴黎學習和創(chuàng)作盛期,,1822—1847 年11-12
- 三、“平靜”時期,1848—1869 年12-13
- 第二節(jié) “褒貶不一”的評價13-20
- 一、對柏遼茲贊同與批評的評述13-16
- 二、關(guān)于柏遼茲音樂風格中德國性和法國性的爭議16-20
- 第二章 “悲劇性”元素在柏遼茲主要音樂作品中的呈現(xiàn)20-65
- 第一節(jié) 《幻想交響曲》20-31
- 一、第一樂章:夢境、熱情20-22
- 二、第二樂章:舞會22-24
- 三、第三樂章:在鄉(xiāng)村24-26
- 四、第四樂章:步向斷頭臺26-29
- 五、第五樂章:妖魔夜之夢29-31
- 第二節(jié) 《哈羅爾德在意大利》31-45
- 一、第一樂章:在山中32-35
- 二、第二樂章:朝圣者的行進35-38
- 三、第三樂章:阿布魯齊山民的小夜曲38-40
- 四、第四樂章:強盜們的狂歡40-45
- 第三節(jié) 柏遼茲其它重要音樂作品45-65
- 一、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45-52
- 二、《凱旋與葬禮進行曲》52-55
- 三、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55-59
- 四、歌劇《特洛伊人》59-63
- 五、其它音樂作品63-65
- 第三章 “柏遼茲悲劇”與柏遼茲音樂中的“悲劇性”之思索65-87
- 第一節(jié) “悲劇”與“悲劇性”65-67
- 一、“悲劇”及其藝術(shù)特征65-66
- 二、“悲劇性”及其內(nèi)涵66-67
- 第二節(jié) 柏遼茲主要音樂作品中的“悲劇性”思索67-74
- 一、《幻想交響曲》中的“悲劇性”思索68-70
- 二、《哈羅爾德在意大利》中的“悲劇性”思索70-71
- 三、柏遼茲其它重要音樂作品中的“悲劇性”思索71-74
- 第三節(jié) 解析柏遼茲音樂作品中“悲劇性”之形成原因74-87
- 一、柏遼茲人生經(jīng)歷的“悲劇”74-82
- 二、“悲劇”觀念與“悲劇”美學的影響82-84
- 三、法國19 世紀上半葉音樂的人文氛圍與藝術(shù)氣質(zhì)之感染84-87
- 結(jié)語87-88
- 全文尾注88-93
- 參考文獻93-98
- 致謝98-99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森;浪漫主義音樂中的“拜倫式英雄”[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2年
2 韓璇;《幻想交響曲》在浪漫主義時期的價值探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3 孫智勇;論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的結(jié)構(gòu)特征[D];吉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78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9785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