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器樂藝術的意象特征
本文關鍵詞:春秋戰(zhàn)國器樂藝術的意象特征
【摘要】: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器樂藝術,已經(jīng)成為獨立的音樂形式,受先秦時期音樂思想的影響,使樂器演奏的聲音形態(tài)中,蘊涵各種聲音之外的意義,具有很強的意象特征,即以樂器聲音、音色以及不同樂器組合象征統(tǒng)治者的地位,象征某種理念,隱喻某種聲音背后的意義。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音樂學院;
【關鍵詞】: 意象 隱喻 移情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手工業(yè)發(fā)達,器樂藝術也由原來的石磬時代進入了青銅器的鐘磬之樂,樂器在聲音與音色等方面均產(chǎn)生了質(zhì)的變化,給演奏及音樂表達等方面提供了空間。周王室瓦解,宮廷樂師散落民間,文化下移使音樂以及樂器演奏在民間得以推廣,古琴演奏已經(jīng)成為文人志士和樂師們的最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承華;;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的理論特點[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褚春元;;論周代禮樂文化中的象征性[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蔡仲德;;形象、意象、動象——關于“音樂形象”問題的思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86年02期
4 宋瑾;;斯克魯頓的音樂美學思想[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俊;;建筑的功能與形式[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2 胡琰艷;;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原則和方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張悅心;;高校藝術教育中合唱審美功能的芻議[J];北方音樂;2012年05期
4 戴承歡;論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崔景秋;;當代大學生審美教育研究[J];成功(教育);2009年02期
6 陳宏超;;賦予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音樂教育應借助審美形態(tài)實施美育[J];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7 劉紅英;;論科學發(fā)展觀的審美蘊涵[J];湘南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張熙瑩;;淺談中國古代音樂美學[J];大家;2012年11期
9 潘華;;論藝術院校語文課教學中審美通感的運用[J];大舞臺;2011年03期
10 張雯;;動畫造型中的變形方法[J];電影評介;2010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秀蘭;;論佤族神話《司崗里》中美的原則[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云萍;審美與審丑[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丁月華;概念隱喻理解中的美感體驗對科學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李杰;音樂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李雪垠;著裝意象審美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高細媛;審美視野下的教學理解[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徐科銳;賀綠汀與中國現(xiàn)當代音樂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調(diào)查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湯萬松;高爾夫?qū)I(yè)學生審美情趣培養(yǎ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鄧佳;中國神話題材動畫片審美特征及對兒童美育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程慈;論二胡音樂的陰柔美[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6 吳秀娟;3G多媒體運用中視覺泛化的美學表征[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金成輝;當代西北山水畫藝術風格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苗青;材料語言在動畫短片中的應用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9 蔡朝霞;流行音樂對中職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影響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10 葉楚定;中學文學教學審美空白說[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承華;古琴美學的歷時性架構(gòu)[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劉承華;;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建設的幾個問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羅藝峰;禮樂精神發(fā)凡并及禮樂的現(xiàn)代重建問題[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錦揚;中國古代音樂意象論的歷史軌跡與理論特色[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1992年Z1期
2 魏啟清;客家情歌的意象初探[J];嘉應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 王英;對音樂心理及意象問題的分析[J];音樂探索;2005年01期
4 陳德琥;;淺談安徽花鼓燈燈歌意象的組合特點[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Z1期
5 程爭;;論民歌《茉莉花》的詩學特征[J];黃河之聲;2009年05期
6 唐彬杰;何小麗;;《青花瓷》審美思維分析[J];大眾文藝;2010年07期
7 楊勝興;劉振偉;;論流行歌曲用古典詩詞意象造境現(xiàn)象[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8 覃生平;;流行歌曲歌詞美學探索[J];北方音樂;2010年12期
9 李俊康;傳統(tǒng) 現(xiàn)實 意象——《漓江情韻》觀感[J];南方文壇;1995年01期
10 王雅欣;;淺談聲樂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范子燁;;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音樂意象——關于中國古代音樂與詩歌之關系的一項研究[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王音宣;;試議“信息交合論”在兒歌寫作中的應用[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馬樹春;;略論流行歌曲的文學之美[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惠文 作者為蘭州歌舞劇院國家二級舞蹈演員;淺談意象積累對舞蹈表演的作用[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2 韓德明;孕婦追太陽舞出壯家魂[N];中國文化報;2002年
3 亞根 (黎族);在意象中追求詩的韻味[N];文藝報;2010年
4 景惠琴;音樂欣賞中兩種聯(lián)覺及其作用[N];甘肅日報;2007年
5 興旺;難忘華韻“霽月”[N];音樂周報;2006年
6 杜曉青;滔滔洛水 傳詠千古衷曲[N];中國藝術報;2011年
7 肖向東;竇唯:一個人的戰(zhàn)斗[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8 袁禾;舞蹈與書法[N];中國文化報;2000年
9 倫毅杰;氣勢磅礴 渾然天成[N];音樂周報;2000年
10 沈榮峰;《踏歌》舞蹈形態(tài)和意象體會[N];安徽經(jīng)濟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俊光;唱歌就問歌根事[D];蘇州大學;2007年
2 鄭仕一;劇場表演藝術之審美感知的默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軍英;方文山歌詞藝術的多維論析[D];西南大學;2011年
2 楊子奇;侗族民歌意象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雷蕾;意象中的舞者[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4 王一珊;論內(nèi)心聽覺與器樂的演奏學習[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劉真真;魏晉六朝琴文學[D];廈門大學;2007年
6 于亮;琵琶“聲”況、“情”況與“意”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7 王靜;論音樂藝術的第三度創(chuàng)作[D];河北大學;2003年
8 許偉欣;音樂內(nèi)心聽覺與聲樂藝術實踐[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9 趙晶霞;從音樂美學的角度談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D];河北大學;2004年
10 何淑芳;布里頓《中國歌集》Op.58中意象主義詩歌意念之探討[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9625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96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