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課程教學評價研究
本文關鍵詞:器樂課程教學評價研究
【摘要】:本文在反思現(xiàn)有器樂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不足的基礎上,對現(xiàn)有的器樂課程教學評價現(xiàn)狀進行分析,根據(jù)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探討器樂課程教學評價的改革,提出器樂課程教學評價需要多元化、評價模式需要立體化、評價形態(tài)重要自主化的觀點。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學院音樂系;
【關鍵詞】: 器樂 課程 教學評價
【基金】:2011年湖南科技學院教學改革項目(XKYJ2011021) 2012年湖南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12C0697)
【分類號】:J62-4;G6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課堂教學質量工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新的課程需要新的評價,在《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痹谶@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會;;音樂教學評價方式與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年11期
2 趙洋洋;;試論建構主義對音樂課堂的影響[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楊睿;;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音樂成績評價的思考[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張麗娜;;教學評價科學化應注意的幾點問題[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遲冰;;對音樂課程評價標準的再認識[J];文教資料;2010年22期
6 黃沛舜;;探析音樂中的藝術材料[J];大眾文藝;2011年16期
7 王德;曲傳情 音如畫——淺談青年作曲家劉錫津的器樂創(chuàng)作[J];北方音樂;1981年01期
8 蔣菁;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對專業(yè)器樂創(chuàng)作的滲透[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9 齊人;源遠流長的齊魯器樂文化[J];齊魯藝苑;1994年03期
10 錢仁康;器樂中的聲樂和聲樂中的器樂[J];音樂愛好者;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洋洋;;建構主義給音樂課堂帶來了什么[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霍長和;;大氣磅礴的英雄史詩——評歌劇《蒼原》的音樂[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3 蘇布德;;2008年上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計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4 鐘龍寶;;淺談繁榮兒童音樂創(chuàng)作[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5 張川;;對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的探索[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6 方彩萍;;《視唱練耳》課程內容與形式研究[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7 童忠良;;論音體系與各民族的音階——兼論世界民族音樂在樂理教學中的定位[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8 王培;;單簧管顫音的運用與教學初探[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9 蘇昱;石蓓;孟子厚;;民樂自相關函數(shù)有效持續(xù)時間和分析時窗的關系[A];中國聲學學會2006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羅天一;;不要讓短期行為扼殺琴童的發(fā)展前途[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浪;樂曲悠揚奏和諧[N];韶關日報;2008年
2 石笛;器樂考級令人憂[N];音樂周報;2001年
3 杜亞雄;風格古樸 韻味悠長[N];音樂周報;2004年
4 紫茵;大師自有后來人[N];音樂周報;2004年
5 申東;楊達吾德為泥哇嗚塑“金身”[N];寧夏日報;2007年
6 黃曉和;如何解讀“純器樂”作品[N];音樂周報;2008年
7 楊守民;葫蘆島選手揚威“中國星”器樂大賽[N];中國文化報;2005年
8 白煒;今年音博會歌曲與器樂將分開評獎[N];中國文化報;2005年
9 趙綱 張卉;中國器樂創(chuàng)作為何面臨尷尬[N];人民日報;2004年
10 趙綱 張卉;中國器樂創(chuàng)作為何面臨尷尬[N];西藏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婁文利;中國現(xiàn)代室內歌劇《命若琴弦》、《夜宴》音樂特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2 周煒娟;論勃拉姆斯音樂的創(chuàng)新[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3 丁好;論古典奏鳴曲的形成[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雅琳;高等學校手風琴教學評價實施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李曉冬;從康德到漢斯立克[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3 陳欣星;對贛東北地區(qū)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陳勁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高師中國民族器樂課程重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習;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徐陽;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鍵盤奏鳴曲體裁的分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倩;聲樂藝術—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姍姍;那不勒斯音樂文化的興盛(17世紀末-18世紀初)[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9 王楠;論藝術類中等職業(yè)教育器樂專業(yè)鋼琴教學改革[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少飛;關于《綱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兩項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9385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93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