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曲式結構研究的反思
本文關鍵詞:《詩經(jīng)》曲式結構研究的反思
更多相關文章: 《詩經(jīng)》曲式結構 楊蔭瀏 研究 反思
【摘要】:楊蔭瀏先生將《詩經(jīng)》的曲式結構總結為十種,這與存世文獻中對《詩經(jīng)》音樂形式的記錄不符;與我國古代音樂的產(chǎn)生、生存及傳播方式不符;與我國古代音樂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符;與后人所制《詩經(jīng)》樂譜不符;與當今有關《詩經(jīng)》的音樂遺存不符。前輩學者在研究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亦值得我們反思。比如,從歌詞去推測音樂結構,其結論未必可靠;采用西方音樂的思維模式去研究《詩經(jīng)》音樂,恐有削足適履之嫌;不應該用今天嚴密的邏輯體系去強加于古人等。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關鍵詞】: 《詩經(jīng)》曲式結構 楊蔭瀏 研究 反思
【基金】: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傳統(tǒng)聲樂理論研究”之成果,課題編號:11YJA760013
【分類號】:J614.3
【正文快照】: 兩千多年前的《詩經(jīng)》在演唱時采用什么樣的曲式結構?從古到今,有許多學者進行過探討。①楊蔭瀏先生在《中國音樂史稿》一書中將其總結為十種,引述如下:1.一個曲調(diào)的重復;2.一個曲調(diào)的后面用副歌;3.一個曲調(diào)的前面用副歌;4.在一個曲調(diào)的重復中間,對某幾節(jié)音樂的開始部分,作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正蘭;;論歌詞的曲式意識[J];詞刊;2010年06期
2 趙沛霖;《詩經(jīng)》與音樂關系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J];音樂研究;1993年01期
3 藍雪霏;;從荊楚“歌詩”遺音尋求《詩經(jīng)》曲式研究的可拓展空間[J];音樂研究;2010年05期
4 李安明;《詩經(jīng)》音樂之我見——《詩經(jīng)》音樂初探之二[J];民族藝術研究;1991年04期
5 黃敏學;《詩經(jīng)》音樂的探索[J];宿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6 崔憲;簡論民歌的曲隨詞唱與詞曲異步[J];文藝研究;2002年04期
7 歐蘭香;《詩經(jīng)》的曲式結構分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杜亞雄;哈薩克民歌中的詞曲交錯現(xiàn)象[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3年04期
9 王小盾,喻意志;中國音樂文獻學:以楊蔭瀏為樞紐的兩個時期[J];中國音樂學;2000年03期
10 宮宏宇;;楊蔭瀏的傳教士老師——郝路義其人、其事考[J];中國音樂學;201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董靜怡;《詩經(jīng)》歌曲的詩樂關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周麗娟;周樂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蘊華;從《聊齋俚曲》中“銀紐絲”小曲看明清民歌藝術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李城;遲震;;梨鄉(xiāng)嗩吶樂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宋恩偉;;樂舞一體話六代 秦漢俗樂占先聲——秦漢俗樂興起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李為渠;;宋元時期的宮廷音樂[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5 廖芝馨;;此岸與彼岸——淺談《詩經(jīng)》國風中的“渡水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6 海君;;論“宰割辭調(diào)”[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7 何晴利;;“樂府”始創(chuàng)年代辨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8 侯曉霞;;八十四調(diào)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9 王萍;;論唐代琵琶詩之意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覃勤;;中國“樂”與“詩”的分合淵源及關系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虞萬里;;商周稱謂與中國古代避諱起源[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2 安性栽;;《國風》之婚姻觀念辨析[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3 邵炳軍;賴旭輝;;“雎鳩”意象考論——《詩·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經(jīng)營藝術研究之一[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4 岳泓;;《詩經(jīng)》中的原始生命觀念[A];天津師范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學術論文集(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四卷)[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3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5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燕;《周禮》所見王室起居職官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華;《洪范》與先秦思想[D];吉林大學;2011年
9 韓偉;宋代樂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馮一鳴;西漢用《詩》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雪;《中國民間小戲與西方音樂劇比較研究》用黃梅戲《天仙配》和音樂劇《貓》為例分析[D];河北大學;2009年
2 王立揚;對鄂倫春“古倫木沓”節(jié)中音樂文化展演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思考[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董云香;先秦節(jié)慶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陽;羅大佑歌詞的文學與商業(yè)價值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辛勤旺;《詩經(jīng)》現(xiàn)實美觀念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光強;道教曲牌音樂發(fā)展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王英霞;小說《金瓶梅》的音樂史料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鮑樹柏;古代漢語樂器名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設置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琴;“龠”系統(tǒng)詞匯考察[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2 劉剛;;宋玉《對楚王問》唱和描寫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楊紅;儒家音樂思想賞析[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陰法沷;《奿}摗防終輪械摹奧搖盵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4年03期
5 鄢化志;先秦詩樂分合與中國詩歌發(fā)展[J];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S1期
6 閻步克;樂師與“儒”之文化起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7 吳予敏;巫教、酋邦與禮樂淵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8 朱兮;對《六舞》歷史內(nèi)涵的一點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李荀華;詩、樂、舞關系產(chǎn)生發(fā)展的三個階段[J];絲路學刊;1997年02期
10 汪榮勤;就《詩》論詩樂的相依關系[J];絲路學壇;199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韓高年;頌詩的起源與流變——三代詩歌主流的邏輯推演與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艷霞;《詩經(jīng)》樂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孫世洋;周代詩樂文化與《詩經(jīng)》[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周頤;赤子心懷有隱曲[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祖襄;中西音樂文化沖突中的音樂學選擇——談楊蔭瀏先生的學術思想[J];中國音樂;2000年02期
2 欒桂娟;世紀末的反思——楊蔭瀏百年誕辰感言[J];中國音樂學;2000年01期
3 劉再生;評價歷史人物的求實精神——再談對楊蔭瀏的評價[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宮宏宇;;楊蔭瀏的傳教士老師——郝路義其人、其事考[J];中國音樂學;2011年01期
5 桂苓;;音樂人生[J];散文;2002年03期
6 向延生;再談楊蔭瀏先生的“防范心態(tài)”[J];人民音樂;2000年06期
7 王夏;;楊蔭瀏的“雅樂”思想[J];藝術百家;2008年04期
8 林苗;;重識楊蔭瀏的基督教音樂實踐觀——對《圣歌與圣樂》中楊蔭瀏16篇文論的擇評[J];藝術探索;2008年06期
9 秦容;姜涌;;急切的期待——楊蔭瀏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再讀《國樂的前途及其研究》有感[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魏廷格;反思中國現(xiàn)代音樂文化問題的重要歷史文獻——關于楊蔭瀏先生《國樂前途及其研究》一文[J];中國音樂學;198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賴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婦女教育研究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宋濤;;用理論研究成果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A];面向新世紀的中國經(jīng)濟[C];2000年
3 王翹楚;;落花生枝葉治療失眠癥研究成果匯報[A];全國第四次中醫(yī)科研方法學暨花生枝葉治療失眠癥研究成果匯報學術研討會專家講課和學術論文集[C];2009年
4 陸琛莉;;熱帶氣旋研究與業(yè)務預報應用[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陸琛莉;;熱帶氣旋研究與業(yè)務預報應用[A];平安浙江氣象保障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李鼎;;“循經(jīng)考穴”五十年——歷年針灸教學研究成果追記[A];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尚莊;;陜西省圖書館1991—2000年職工學術成果研究[A];圖書館與西部大開發(fā)——陜西省圖書館學會第四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李振鎖;;論述我國新時期公共安全與對策[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付昌輝;;高校學報在校企合作辦學中的功能與作用[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尹建業(yè);;農(nóng)業(yè)科技情報研究成果的模糊綜合評判[A];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游雪晴;中國的人類遺傳多樣性研究成果豐碩[N];科技日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朱廣菁;遇無人值守工業(yè)故障機器反客為主召回人[N];大眾科技報;2007年
3 蔣安杰;首屆中國法治論壇暨首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頒獎大會舉行[N];法制日報;2007年
4 記者 王莉;我區(qū)首獲國家發(fā)改委優(yōu)秀研究成果獎[N];西藏日報;2009年
5 ;充分利用戰(zhàn)略研究成果 大力推進人口計生工作[N];中國人口報;2006年
6 張文;“中醫(yī)美容與健康”公布研究成果[N];中國質(zhì)量報;2007年
7 李明耀邋常檢軒;江蘇檢察理論研究成果斐然[N];檢察日報;2007年
8 張荔子;雷公藤紅素抗癌機理被證實[N];健康報;2006年
9 ;充分利用戰(zhàn)略研究成果 大力推進人口計生工作[N];人民日報;2006年
10 季明 胡婧;首條SARS病毒釋放“通道”被發(fā)現(xiàn)[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苗;中國新教贊美詩集《普天頌贊》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2 林佩璇;《圣經(jīng)》典故研究:價值與缺失[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新城;東漢銅鏡銘文整理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衣學喜;特殊條件下光與原子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1999年
5 董艷秋;敦煌宮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6 沈東杰;易腐產(chǎn)品供應鏈中庫存及補貨策略的協(xié)同管理[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7 汪楠;20世紀上半葉中國神話學史[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春忠;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_(1-x)Mn_xO_2的合成與表征[D];吉林大學;2005年
9 衛(wèi)軍英;整合營銷傳播觀念及其理論構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燕良軾;教學的生命視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爽;察合臺文文獻《皮革業(yè)手冊》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2 圖亞;《三合便覽》之蒙文正字法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3 張思春;棗莊生態(tài)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4 李小珊;論新時期國內(nèi)列寧文化建設思想的研究成果[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郭芳;文藝人類學的基本理論和本土實踐[D];蘭州大學;2007年
6 劉霏;論國內(nèi)關于列寧利用市場發(fā)展經(jīng)濟理論的研究成果[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孫青s,
本文編號:914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91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