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吳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現(xiàn)象”思考聲樂教學
本文關鍵詞:由“吳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現(xiàn)象”思考聲樂教學
【摘要】:當今音樂文化的總體發(fā)展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聲樂藝術作為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其發(fā)展狀況也是如此。中西聲樂文化長期以來的摩擦、交流、融合,一直是聲樂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中國優(yōu)秀的中青年藝術家、歌唱家,吳碧霞算得上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大家。她的成功是她把中國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融為一體,走出了一條“中西合璧”的道路,是我國教育成功的典范。對吳碧霞的藝術成長道路及歌唱特色加以研究,將會對我國聲樂藝術的發(fā)展,以及對青年一代聲樂藝術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對于中國今天的聲樂教育、聲樂表演藝術也都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參考、借鑒價值。 筆者認為,吳碧霞的成功之路不僅實現(xiàn)了自己的演唱夢想,亦為中國的聲樂教育提供了借鑒之路。吳碧霞“中西合璧”這一現(xiàn)象對我國高師聲樂教育帶來了新的信息,打破了傳統(tǒng)的聲樂教育模式,促進了我們在教學時注入多元化元素。使高師聲樂教育不要單一化,而要進行多元化的教學,這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立足點。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是對本課題的選題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及研究現(xiàn)狀進行深入細致地論述。 第二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要以開放的聲樂審美觀為導向,倡導“中西合璧”,讓當代聲樂學習者和聲樂教師能夠突破固有模式的禁錮,無論哪種唱法都要吸收、了解與借鑒,吸取各種唱法的長處,體會各種聲樂形式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第二部分提出要像吳碧霞一樣,追求真摯的情感,始終把“以情帶聲、聲情并茂”作為練習和演唱的準則。第三部分是著重探索對音樂風格的把握,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西洋作品,都要努力從文化、地域上將音樂的情感和人的性格以音樂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以此打動人,感染人。第四是歌唱要意識到自然美,然后賦于歌唱生命力,使主客雙方產生情感共鳴,使欣賞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 第三章探討由“吳碧霞現(xiàn)象”對聲樂學習和聲樂教學的思考。從四個部分進行闡述。第一部分通過對吳碧霞中西合璧的自然歌唱的研究,提出“多元化”教學的理念,并進行闡述。第二部分強調聲樂實踐的要求。第三部分論述民間音樂對吳碧霞產生的深遠影響。第四部分闡述增強表演觀念,要從表現(xiàn)觀念和藝術修養(yǎng)兩個方面來進行。 第四章是寫吳碧霞“兩種”演唱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一是吳碧霞自身的人格魅力對聲樂學習者的影響,大家要學習她刻苦的精神,只有對藝術鍥而不舍的真愛和追求才能達到用聲來去自如、合情合理的藝術境界,還有自己通過學習聲樂的一些體會。二是對中國聲樂藝術的啟示:要使中國以后的民族聲樂能夠兼容世界上所有先進的歌唱方法而又保持中國味十足,既有自己的特色又能和各國優(yōu)秀藝術寬帶接軌。中國民族唱法今后應該吸取吳碧霞重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觀念和勤勞刻苦、求新求事的精神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創(chuàng)造自己的聲樂學派,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關鍵詞】:吳碧霞 藝術特點 借鑒思考 深遠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616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1
- 1.1 選題的意義8
- 1.2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8-9
- 1.3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分析9-11
- 第二章 吳碧霞的演唱藝術特點分析11-21
- 2.1 開放的聲樂審美觀11-13
- 2.2 真摯的情感把握13-15
- 2.3 獨特的行腔韻味15-19
- 2.3.1 對音樂風格的精準把握15-17
- 2.3.2 發(fā)聲技巧的融合17-19
- 2.4 自然聲音的追求19-21
- 第三章 由"吳碧霞現(xiàn)象"對聲樂學習和聲樂教學的思考21-33
- 3.1 多元化的聲樂教學21-24
- 3.2 重視音樂實踐24-25
- 3.3 重視民間音樂25-29
- 3.4 增強表演觀念29-33
- 第四章 吳碧霞的"兩種"演唱所產生的深遠影響33-37
- 4.1 吳碧霞自身的人格魅力對聲樂學習者的影響33-35
- 4.2 對我國聲樂藝術的啟示35-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0
- 致謝40-4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驥;;簡論中西唱法的異同與融合[J];鄂州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2 肖滿英;;論中國民族唱法的時代性——以郭蘭英、彭麗媛、吳碧霞三代歌唱家為例[J];黃河之聲;2008年14期
3 建明;郭丹;王南海;;“夜鶯”吳碧霞的今天與昨天[J];海內與海外;2007年04期
4 榮蓉;;從多元音樂文化視角透視吳碧霞演唱的“中西合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11期
5 石惟正;什么是貫通中西歌唱的橋梁?——評吳碧霞2003年9月5日、9日獨唱音樂會[J];人民音樂;2004年04期
6 郭克儉;;融合與互補——當下民族聲樂理論與實踐問題思考[J];人民音樂;2006年01期
7 單敏;論民族唱法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宿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王金寶;談談美聲唱法及繼承民族音樂傳統(tǒng)[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9 胡紅;;由“吳碧霞現(xiàn)象”引發(fā)的幾點思考[J];魅力中國;2008年15期
10 耿玉琴;;略論氣質在歌唱藝術中的表現(xiàn)特征——從吳碧霞的演唱說起[J];藝術研究;2006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胡眺;魚和熊掌可以兼得[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2 胡莎莎;“吳碧霞現(xiàn)象”聲樂教學理念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677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7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