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級集合的延展性與音級集合關聯(lián)性技術方法
本文關鍵詞:音級集合的延展性與音級集合關聯(lián)性技術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音級集合 相似關系 關聯(lián)性 技術方法
【摘要】:音級集合理論作為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對于無調性音樂音高參數(shù)的分析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和普適性。異質集合之間的各種相似性關系,在相互間構成外延變化、對比的同時,其內涵結構關系中往往通過某些共同元素來體現(xiàn)彼此的關聯(lián)性關系。這種關聯(lián)性可以成為音樂作品中音高材料之間的結構要素。文章通過具有極大相似性關系的異質集合在深層結構中的關聯(lián)性、多種相似性關系相互交融的異質集合在音樂作品中的關聯(lián)性等方面,對相似關系音級集合的關聯(lián)性技術方法予以闡釋。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新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
【關鍵詞】: 音級集合 相似關系 關聯(lián)性 技術方法
【分類號】:J612
【正文快照】: 音級集合理論自引入我國,已呈現(xiàn)出一片燎原之勢,作為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對于無調性音樂音高參數(shù)的分析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和普適性。然而,音級集合理論是否能夠成為一種具有指導實踐意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筆者在本文中進行了些許嘗試。①異質集合之間的各種相似性關系,在相互間構成外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俊萍;;淺談肖邦《第一敘事曲》與文學的關聯(lián)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6期
2 蘇世奇;王星治;;試論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與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關聯(lián)性[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3 阿倫·福特,胡曉;音級集合理論概述(續(xù))[J];音樂探索;1987年04期
4 阿倫·福特,胡曉;音級集合理論概述[J];音樂探索;1987年03期
5 胡曉;音級集合結構思想的成功體現(xiàn)——鋼琴曲《秋野》創(chuàng)作技法淺析[J];音樂探索;2004年03期
6 姚恒璐;非調性的十二音序列分析與音級集合分析(下)[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7 羅忠昒;;第三弦樂四重奏[J];音樂創(chuàng)作;1998年01期
8 李凌;論音樂與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關聯(lián)性[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鄭艷麗;;音級集合理論原則概述與技術方法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8年03期
10 羅忠昒;;音高組織的邏輯——試析丁善德《小序曲與賦格四首》之三《序曲——雀躍》[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夏博雯;孟子厚;;混響處理對音樂情感感知的影響[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于麗爽;中國樂谷啟動建設“音樂工坊”[N];北京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紫茵;高為杰作品音樂會勇探求索之路[N];音樂周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思;基于音級集合理論的音高控制程序及其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2 韓梅;趙曦小提琴與樂隊《火天堂》演奏探微[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3 黃迎新;莫凡鋼琴組曲《西子影集》作曲技法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馮璐璐;勛伯格自由無調性音樂的作曲技法與創(chuàng)作特點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5 康長安;施尼特凱《鋼琴五重奏》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6 段文晶;中國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作曲技法的結合[D];武漢音樂學院;2008年
7 李希萌;莫五平室內樂作品《凡I》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8 朱慧;瓦列茲“雙棱體”的音高組織及音響結構初探[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9 甘芳萌;無調性音高理論中的對稱理論與音級集合理論[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10 龔光紅;技術共融 風格浪漫[D];武漢音樂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5320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53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