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jīng)生副業(yè)到主業(yè):南洋公學與學堂樂歌
發(fā)布時間:2022-08-09 13:58
學堂樂歌是清季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解體過程中,士適應社會的變化,主動地由士轉(zhuǎn)變?yōu)榻R分子的產(chǎn)物。音樂于士子而言,本是經(jīng)生副業(yè),至清季卻因制度之變,而成為某種近代知識分子的人生主業(yè)。學堂樂歌課程的設置與發(fā)展,由此觀之,除了主要得益于制度改變之外,更得益于學堂管理者、樂歌創(chuàng)作者以及樂歌教師等主觀努力。不過,學堂樂歌超越單個校區(qū)范圍,在更廣闊的跨越行政區(qū)域的學校系統(tǒng)中得以推廣實施,卻并非抽象的新音樂文化之力量或樂歌作者等具體參與者所能為之的,而是來自學校與藝術之外的政治力量介入。比如蘇申地區(qū)的樂歌之所以勃興,其主要原因就是江蘇巡撫端方的直接介入與大力支持。
【文章頁數(shù)】:16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堂樂歌:清季過渡狀態(tài)的士人尋求民族音樂認同的象征[J]. 徐文武.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8(02)
[2]清季民初國人心態(tài)與學堂樂歌[J]. 徐文武. 音樂研究. 2017(05)
[3]《沈心工年譜》補訂——紀念沈心工先生誕辰140周年[J]. 谷玉梅.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0(02)
[4]清末民初樂歌課之興起確立經(jīng)過[J]. 汪樸. 中國音樂學. 1997(01)
[5]曾志忞——不應被遺忘的一位先輩音樂家[J]. 陳聆群.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83(03)
本文編號:3672683
【文章頁數(shù)】:16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堂樂歌:清季過渡狀態(tài)的士人尋求民族音樂認同的象征[J]. 徐文武.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8(02)
[2]清季民初國人心態(tài)與學堂樂歌[J]. 徐文武. 音樂研究. 2017(05)
[3]《沈心工年譜》補訂——紀念沈心工先生誕辰140周年[J]. 谷玉梅.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0(02)
[4]清末民初樂歌課之興起確立經(jīng)過[J]. 汪樸. 中國音樂學. 1997(01)
[5]曾志忞——不應被遺忘的一位先輩音樂家[J]. 陳聆群.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83(03)
本文編號:3672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67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