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的語言——艾倫·杰伊·柯爾尼斯的音樂語言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9-21 21:12
本文針對柯爾尼斯創(chuàng)作中所體現(xiàn)出的折衷性音樂語言特征展開論述,對其創(chuàng)作風格進行了階段性的梳理,并從三個方面對其折衷性音樂語言的形成與歷史文化背景的關系進行論述,以建立對柯爾尼斯折衷性音樂語言特征的基本了解。
【文章來源】: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19,37(03)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創(chuàng)作風格的階段性梳理
(一)第一階段(1982年以前)
(二)第二階段(1983年-1988年)
(三)第三階段(1988年至今)
1.《海浪交響曲》(Symphony in Waves 1989)
2.《器樂音樂》(musica instrumentalis 1998)
3.《曲調》(Air 1995)
4.《雙協(xié)奏曲》——為吉他、小提琴與樂隊而作(Double Concerto for Guitar and Violin 1997)
二、柯爾尼斯折衷性音樂語言的形成與歷史文化背景的關系
(一)歷史上的折衷主義
(二)柯爾尼斯折衷性音樂語言的形成
(三)折衷與拼貼、引用以及融合的關系
總結
本文編號:3402496
【文章來源】: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19,37(03)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創(chuàng)作風格的階段性梳理
(一)第一階段(1982年以前)
(二)第二階段(1983年-1988年)
(三)第三階段(1988年至今)
1.《海浪交響曲》(Symphony in Waves 1989)
2.《器樂音樂》(musica instrumentalis 1998)
3.《曲調》(Air 1995)
4.《雙協(xié)奏曲》——為吉他、小提琴與樂隊而作(Double Concerto for Guitar and Violin 1997)
二、柯爾尼斯折衷性音樂語言的形成與歷史文化背景的關系
(一)歷史上的折衷主義
(二)柯爾尼斯折衷性音樂語言的形成
(三)折衷與拼貼、引用以及融合的關系
總結
本文編號:34024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40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