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當代·敘事——談諾曼·萊布雷希特《為什么是馬勒?》的寫作特質
發(fā)布時間:2021-02-14 23:15
音樂學編纂與寫作中的歷史和史料維度是研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運用它們決定了作者的寫作方式、風格和定位。英國著名音樂評論家諾曼·萊布雷希特的著作《為什么是馬勒?——一個人和十部交響曲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在寫作中關注了歷史在當代的作用,剖析了馬勒作品在當代產生的效應,解答了其復興的謎團。這部著作在敘述上以時間和空間的交叉為軸,展現了作曲家與作品、歷史與現實、發(fā)送者與接收者、創(chuàng)作與聆聽等諸多方面的關聯。作者的寫作具有延續(xù)性:早年《記憶中的馬勒》是寫作的基礎,而后《為什么是馬勒?》的重要意義則在于如何看待歷史和史料并從中析出獨特的寫作方式,在品評中重塑史料,指出了音樂史研究的重要途徑。
【文章來源】:音樂探索. 2019,(04)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馬勒與當代:一個亟待解決的謎題
二、編撰與品評:在夾縫中重生
三、批評與體驗:個性化書寫方式
結語
本文編號:3034024
【文章來源】:音樂探索. 2019,(04)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馬勒與當代:一個亟待解決的謎題
二、編撰與品評:在夾縫中重生
三、批評與體驗:個性化書寫方式
結語
本文編號:30340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0340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