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曇寺花兒會調(diào)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5 07:42
在中國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里,以熱情高亢的旋律、耐人尋味的唱詞、變化多端的演唱方法而廣泛流傳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多個省份的“花兒”被稱為西北之魂,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花兒”從產(chǎn)生至今,隨著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而衍生出了諸多流派,青!盎▋骸笔俏鞅薄盎▋骸钡闹匾M成部分,瞿曇寺花兒是青海“花兒”中的一朵奇葩。瞿曇寺是明朝時期由朝廷建立的帶有一定政治色彩的藏傳佛教寺院,是我國西北地區(qū)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瞿曇寺廟會上所傳唱的“花兒”被稱為瞿曇寺花兒,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瞿曇寺隸屬于樂都區(qū),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廣泛分布著回族、土族、藏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瞿曇寺花兒深受當?shù)馗髯迕癖姷南矏?對當?shù)氐拿褡鍒F結(jié)有著重要的意義。進入新世紀以來,挖掘和研究民間藝術(shù)的價值已經(jīng)成為學術(shù)界的普遍共識。而關(guān)于“花兒會”的研究,一直以來存在著很多的空白。筆者針對這樣的現(xiàn)狀,以此立題,通過運用田野調(diào)查法、文獻研究法、技術(shù)分析法、圖表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并結(jié)合瞿曇寺花兒會的產(chǎn)生發(fā)展、唱詞特征、曲令特征、價值體系等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本文包含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對瞿曇寺花兒會的地理環(huán)境及歷史淵源進...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
(四)課題創(chuàng)新之處
一、瞿曇寺花兒會的地理環(huán)境及歷史淵源
(一)樂都區(qū)與瞿曇寺簡介
(二)瞿曇寺及其民俗文化介紹
(三)瞿曇寺花兒會
二、瞿曇寺花兒唱詞特征
(一)瞿曇寺花兒唱詞分類
(二)瞿曇寺花兒中的襯詞
(三)瞿曇寺花兒唱詞的基本格律
(四)瞿曇寺花兒唱詞的基本修辭手法
三、瞿壇寺花兒曲令特征
(一)瞿曇寺花兒的曲令分類
(二)瞿曇寺花兒的調(diào)式
(三)瞿曇寺花兒的節(jié)拍
(四)瞿曇寺花兒的曲式
(五)瞿曇寺花兒的演唱形式
四、瞿曇寺花兒會的價值
(一)瞿曇寺花兒會調(diào)查與采錄
(二)社會價值
(三)文化價值
(四)傳承價值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花兒會”的多維文化意蘊及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和弘揚[J]. 康芮婷.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6)
[2]瞿曇寺花兒會傳說之緣起[J]. 徐世霞.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7(02)
[3]河湟花兒演唱形式、方法、風格及高校聲樂教學傳承研究[J]. 周亮. 社科縱橫. 2015(08)
[4]青;▋貉芯烤C述[J]. 胡芳.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5(01)
[5]論河湟花兒的詞曲特征和演唱風格[J]. 董智勇,董智愷. 大舞臺. 2015(02)
[6]淺論賦比興手法在河湟花兒民歌中的運用[J]. 孫立群,馬青海. 文教資料. 2014(32)
[7]河湟花兒的音樂程式分析——以河州令為例[J]. 閆娟英. 科學經(jīng)濟社會. 2014(02)
[8]河湟花兒研究[J]. 李天義. 中華文化論壇. 2014(05)
[9]甘青地區(qū)“花兒會”傳說的文化功能[J]. 翟存明,白曉霞. 絲綢之路. 2013(24)
[10]1980-1999年的花兒研究——《花兒學術(shù)史》研究之三(4)[J]. 張君仁,邢燕燕. 中國音樂. 2013(02)
碩士論文
[1]從音樂和文學的角度淺談“河湟花兒”的藝術(shù)特征[D]. 孫建武.上海音樂學院 2012
[2]2000-2010年的花兒研究[D]. 王世偉.西北師范大學 2011
[3]青海河湟花兒與小調(diào)比較研究[D]. 董卿基.中央民族大學 2007
[4]老爺山花兒會調(diào)查研究[D]. 盛鴻斌.西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37233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
(四)課題創(chuàng)新之處
一、瞿曇寺花兒會的地理環(huán)境及歷史淵源
(一)樂都區(qū)與瞿曇寺簡介
(二)瞿曇寺及其民俗文化介紹
(三)瞿曇寺花兒會
二、瞿曇寺花兒唱詞特征
(一)瞿曇寺花兒唱詞分類
(二)瞿曇寺花兒中的襯詞
(三)瞿曇寺花兒唱詞的基本格律
(四)瞿曇寺花兒唱詞的基本修辭手法
三、瞿壇寺花兒曲令特征
(一)瞿曇寺花兒的曲令分類
(二)瞿曇寺花兒的調(diào)式
(三)瞿曇寺花兒的節(jié)拍
(四)瞿曇寺花兒的曲式
(五)瞿曇寺花兒的演唱形式
四、瞿曇寺花兒會的價值
(一)瞿曇寺花兒會調(diào)查與采錄
(二)社會價值
(三)文化價值
(四)傳承價值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花兒會”的多維文化意蘊及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和弘揚[J]. 康芮婷.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6)
[2]瞿曇寺花兒會傳說之緣起[J]. 徐世霞.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7(02)
[3]河湟花兒演唱形式、方法、風格及高校聲樂教學傳承研究[J]. 周亮. 社科縱橫. 2015(08)
[4]青;▋貉芯烤C述[J]. 胡芳.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5(01)
[5]論河湟花兒的詞曲特征和演唱風格[J]. 董智勇,董智愷. 大舞臺. 2015(02)
[6]淺論賦比興手法在河湟花兒民歌中的運用[J]. 孫立群,馬青海. 文教資料. 2014(32)
[7]河湟花兒的音樂程式分析——以河州令為例[J]. 閆娟英. 科學經(jīng)濟社會. 2014(02)
[8]河湟花兒研究[J]. 李天義. 中華文化論壇. 2014(05)
[9]甘青地區(qū)“花兒會”傳說的文化功能[J]. 翟存明,白曉霞. 絲綢之路. 2013(24)
[10]1980-1999年的花兒研究——《花兒學術(shù)史》研究之三(4)[J]. 張君仁,邢燕燕. 中國音樂. 2013(02)
碩士論文
[1]從音樂和文學的角度淺談“河湟花兒”的藝術(shù)特征[D]. 孫建武.上海音樂學院 2012
[2]2000-2010年的花兒研究[D]. 王世偉.西北師范大學 2011
[3]青海河湟花兒與小調(diào)比較研究[D]. 董卿基.中央民族大學 2007
[4]老爺山花兒會調(diào)查研究[D]. 盛鴻斌.西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37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9372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