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曲律》“三絕”論中國民族唱法的聲腔運用
發(fā)布時間:2020-06-29 06:01
【摘要】:我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在古代演唱藝術(shù)發(fā)展的歷程中,產(chǎn)生過多種聲腔形式,這些形式都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聲樂演唱藝術(sh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唱論”則是記載中國古代聲樂演唱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多為簡明扼要的記述了我國古人在演唱中的切身體會與一般性規(guī)范,同樣也對當代聲樂技法的學習帶來頗為重要的研究價值。明代時期曲家魏良輔為昆曲改良的第一人,由他所著的《曲律》則是一部重要的中國古代聲樂理論著作,“字清、腔純、板正”是魏良輔在《曲律》中所提出的昆曲演唱的核心理論,其稱為“三絕”。本文主要解析魏良輔《曲律》當中的演唱文本與方法技巧,以及圍繞其主要觀點與演唱方法從而借鑒并合理運用,從聲樂演唱中的咬字歸韻、行腔的“字正腔圓”以及板式變化三個方面論述古代唱論的理念“三絕”在現(xiàn)代民族聲樂作品中的應用。文章第一部分為魏良輔生平介紹與《曲律》所含內(nèi)容的概括;第二部分針對《曲律》的核心演唱理念“三絕”的觀點進行提煉與解讀,從“字”、“腔”、“板”三個音樂要素中分析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第三部分為演唱中的實際應用,以古曲、民歌和戲歌三首作品進行分析。在傳統(tǒng)藝術(shù)演唱理論中汲取經(jīng)驗為民族聲樂的發(fā)展提供更為深厚的源泉。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6.2
本文編號:2733510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6.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李芳屹;;民族聲樂演唱如何做到“字正腔圓”[J];音樂生活;2012年11期
2 李強;;古曲《漁翁道情》演唱探微[J];音樂天地;2011年03期
3 白寧;;魏良輔《曲律》在聲腔藝術(shù)發(fā)展中的理論意義[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張蓉;;魏良輔《曲律》歌唱表演理念的現(xiàn)代解讀[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顧聆森;;論魏良輔的聲腔改革[J];藝術(shù)百家;2008年05期
6 張雪蓮;;民族歌唱家應注重向戲曲學習[J];中國戲劇;2008年01期
7 施敏;;學習借鑒昆曲,促進民族聲樂教學[J];中國音樂;2006年04期
8 王雅娟;從古代唱論看民族聲樂中的咬字問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9 羅洪;演唱中國歌曲時怎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兼談唱歌中的咬字技巧[J];中國音樂;1998年01期
本文編號:27335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7335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