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齡音樂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07:55
【摘要】:毛奇齡對于音樂的研究主要在禮樂、樂律、詩樂等方面得以體現(xiàn)。毛奇齡將清初音樂學界關于禮樂、樂律等問題一一細數(shù)。以“樂者人聲也”、“樂器不是樂”、“樂書不是樂”、“樂不分古今”等篇章作為闡述,引經(jīng)據(jù)考,力斥前人以陰陽五行附會樂理,今人妄圖揣摩古樂圖復興古樂等思想,在其“樂不分古今”這一篇章中,毛奇齡針對儒者崇尚雅樂的論樂態(tài)度,提出了以俗入雅的觀點,批判了當時學者昧古的風潮,反對崇古賤今的態(tài)度,注重今人現(xiàn)象,肯定現(xiàn)實生活中的音樂存在意義,尤其是俗樂。這些思想為清初的音樂領域洗清塵霾,點燃音樂思想的革新火炬。毛奇齡在詩樂的研究方面,也有其獨到的見解。他反對詩三百不入樂這一觀點,提出詩三百均可入樂。并分別從《詩經(jīng)》風、雅、頌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得出風、雅、頌皆為樂調(diào)曲名。毛奇齡反駁朱熹,提出笙詩有辭、淫詩不淫等觀點,并進行了詳細的闡釋。他認為笙詩本是有詞,并非朱熹所認為的笙詩無詞,而是由于某些原因亡佚了;且他以鄭聲非鄭詩這個觀點,對于朱熹淫詩一說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詩與樂合而不同,賦詩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需用音樂將之演唱表達出來,但其詩與樂的本義是不同的。毛奇齡這種經(jīng)學思想與音樂思想相融合的特質(zhì),使得他的思想更為獨特,極具價值,對中國音樂史學的研究有著極大的影響和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09.2
本文編號:2655835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胡春麗;;三百年來毛奇齡研究述評[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2 陳山榜;;李Xh及其著作[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年09期
3 周懷文;經(jīng)莉莉;;風人之旨 誰可獨得——略論毛奇齡對朱熹“淫詩”說的批評[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黃敏學;;漢學開山之新變——毛奇齡音樂史學思想論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李婷婷;;六“笙詩”考論[J];中國文學研究;2006年02期
6 黃翔鵬;雅樂不是中國音樂傳統(tǒng)的主流[J];人民音樂;1982年12期
7 朱永嘉;;清初的各項經(jīng)濟措施和明末社會經(jīng)濟問題[J];學術月刊;196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徐麗鵑;周代“六詩”與中國早期詩歌藝術形態(tài)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2 周懷文;毛奇齡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鄭俊暉;朱熹音樂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科宏;清初經(jīng)學家王夫之、毛奇齡、李光地樂論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7年
2 宋康;清代音樂文學研究[D];四川音樂學院;2016年
3 黃露;清代浙東學派音樂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4 張賀;毛奇齡學術簡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55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6558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