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類學視閾下的南豐儺樂文化研究
[Abstract]:In Nanfeng Nuo, known as the "living fossil of Nuo," the position of music, especially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instrumental music, is very important. Even some Nuo class instruments are as simple as one gong and one drum, but have very important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is kind of cultural meaning is endowed, which makes it far beyond the aesthetic meaning of the general musical form, and allows us to further explain it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作者單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江西省文化廳藝術學重點項目(YG2010062)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重點項目(KY2009SZ06)
【分類號】:J60-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薛藝兵;論儀式音樂的功能[J];音樂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書;;北京城市性格初探[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王秀榮;吳麗生;劉靖宇;曹華;王凌娟;;人類體質的演化與東方人的運動能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3 熊曉輝;;藝術人類學與人文主義[J];昌吉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金鑫;;人類學對人生的啟示——《人類學是什么》書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04期
5 王小龍;;互動,民間文藝鑄造模式新解——由白茆山歌《舂米歌》所引發(fā)[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6 楊毅;張會超;;范式轉換——民族檔案學的學科建構之路[J];檔案學通訊;2011年01期
7 楊宏麗;;課堂文化沖突的多視角審視[J];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5期
8 徐康平;高立克;;民間規(guī)則在司法實踐中的甄別、采納與應用[J];中國司法;2010年11期
9 范藻;;三重時間中的“我們”——有關地震文學另一種表述的啟示[J];當代文壇;2010年03期
10 陳巖;;人類學中的人文世界——讀王銘銘《人類學是什么》[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朱克軍;;科技哲學與人類學交叉領域的新探索——多重聲音解讀技術奴役困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王志紅;謝薇;;民族醫(yī)學的研究應該具有人類學的眼光和胸懷——民族醫(yī)學研究的觀念和方法淺談[A];第五屆全國民族醫(yī)藥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鑒;;教育人種志研究的理論與方法[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廣才;大河家鎮(zhèn)周家村家庭經(jīng)濟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師敏;圓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對日本文化的影響[D];西北大學;2011年
3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4 沈潔;和諧與生存[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游志能;民族習慣法的經(jīng)濟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高法成;孝與養(yǎng)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趙萬智;存“異”求“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苑青松;喚醒與契合:言語生命的賦形[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洪春;少數(sh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于曉晶;后哲學文化為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惠文;麼文化視野下的壯族民間生育禮俗[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孟振興;大瑤山盤瑤木薯酒工藝的科技人類學考察[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湯順霞;苦水高高蹺及其二月二龍?zhí)ь^社火的調查[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馬小平;人類學視野下生態(tài)移民的文化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喻海倫;福州義序半田村民間信仰文化人類學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竇燁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實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孫磊;從簡·奧斯汀作品看女性書寫文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申夢博;民間信仰與村落生活[D];吉林大學;2011年
9 閆若_g;古韻的回響[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10 翟冬園;貴州瑤山地區(qū)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文化路徑探析[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家布魯諾·內特爾的后現(xiàn)代音樂教育思想[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管建華;后現(xiàn)代人類學與音樂人類學[J];中國音樂;2004年04期
3 ;城市音樂人類學論壇:世博會與音樂藝術發(fā)展研討會[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熊曉輝;;走向音樂人類學的批評——城市音樂人類學價值取向、范式及其理論意義研究[J];人民音樂;2008年02期
5 楊民康;黃婉;;我與音樂人類學:當下最關注的論題(三)——楊民康研究員訪談錄[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熊曉輝;;音樂人類學的本質[J];民族音樂;2008年05期
7 洛秦;;學科、學術和學人的薪火相傳——記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音樂人類學專家講習班[J];人民音樂;2009年01期
8 熊曉輝;;對當代音樂人類學發(fā)展的思考[J];衡水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洛秦;;啟示、覺悟與反思——《音樂人類學的中國實踐與經(jīng)驗三十年》文集之序[J];人民音樂;2011年01期
10 夏滟洲;跨文化視野中的音樂文化研究表述——重讀《音樂人類學的大視野》兼及其他[J];音樂研究;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宋天芬;;儺儀舞蹈與儺戲舞蹈的特色及區(qū)別[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2 張軍元;;略論原州社火[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3 曾志鞏;;從南豐“跳儺”看儒道釋文化對民間儺的影響[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4 王耀華;;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跨文化音樂比較學的理論基礎和特點[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曉輝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中國音樂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熊曉輝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音樂人類學:“文化中的音樂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李成生 王寧;從山野走向世界[N];云南日報;2008年
4 陳云華;人類早期原始文化的“活化石”[N];大理日報(漢);2005年
5 梁樞;中國人的音樂 中國人的信心[N];光明日報;2001年
6 管建華;關于多元文化與音樂教育的思考[N];音樂周報;2001年
7 何曉兵;新民樂:傳統(tǒng)音樂的“改版”[N];音樂周報;2002年
8 戴定澄;海天秋月聞琴音[N];音樂周報;2004年
9 陳明;打破歐洲音樂中心論共享世界民族音樂[N];音樂周報;2004年
10 簡珍 黎明 綜合整理;舞蹈活化石——湛江儺舞[N];湛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于曉晶;后哲學文化為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愛華;“中柱之歌”——丙中洛阿怒人“可汝”歌舞的音樂人類學分析[D];云南大學;2010年
2 宋偉偉;維吾爾族歌唱家熱比亞·買買提的聲樂藝術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3 吳歌;南京白局及其傳承的考察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韋希;印度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謝士欣;人類學視域下的音樂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于曉晶;泰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仲崇連;多元文化語境下巴布亞新幾內亞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學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8 布丹丹;山東臨清田莊“吹腔”傳承的考察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9 劉慧;音樂文化中介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10 趙晶晶;韓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813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38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