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暉音樂教育觀探析
本文選題:平民教育 + 民族教育; 參考:《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摘要】:本文以黎錦暉的音樂教育實踐為研究對象,對其兒童歌舞藝術的內(nèi)涵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試圖全面地、系統(tǒng)地分析其音樂教育觀,即平民教育觀、民族教育觀、美育教育觀、兒童歌舞教育觀,并深刻探討其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及當下對我們的啟示。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Li Jinhui's music education pract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urther excavates the connotation of his children's singing and dancing art, and tries to analyze his music education view, that is, the civilian education view, the national education view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view.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ocial value of children's singing and dancing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us.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繼南;對黎錦暉歷史評價的再認識[J];人民音樂;2002年04期
2 明言;唯美主義、啟蒙主義、平民主義的融會貫通——為紀念黎錦暉先生誕辰110周年而作[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常曉靜;黃自·黎錦暉·新音樂[J];華僑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宮宏宇;黎錦暉、留聲機、殖民的現(xiàn)代性與音樂史研究的新視野——《黃色音樂:中國爵士樂時代中的媒體文化與殖民現(xiàn)代性》述評[J];音樂研究;2003年04期
3 滿新穎;;初顯端倪的歌劇思維——論黎錦暉的歌劇觀[J];音樂研究;2006年03期
4 居其宏;走向戲劇性——作為戲劇作品的黎錦暉兒童歌舞劇[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4年01期
5 孫繼南;對黎錦暉歷史評價的再認識[J];人民音樂;2002年04期
6 項筱剛;流行音樂——20世紀中國音樂史建設亟需完善的課題[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項陽;他站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契合點上——黎錦暉的探索對民族音樂學研究的啟示[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張清華;黎錦暉兒童歌舞藝術的“人本主義”內(nèi)涵[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褚灝;;“愛”和“美”的教育——黎錦暉的音樂教育思想[J];中國音樂學;200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滿新穎;中國歌劇的誕生[D];廈門大學;2006年
3 王麗慧;從唐宋詞到當代流行歌曲[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郭懿;《音樂教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2 張敏;當年的時尚[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3 王倩;黎錦暉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與《小小畫家》的差異性比較[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趙珥希;論中國近代流行音樂的產(chǎn)生[D];吉林大學;2007年
5 叢曉東;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6 劉博;黎錦暉兒童歌舞劇美學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7 林萍;黎錦暉兒童歌舞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何青;綜合化美術教學理念下教師素養(yǎng)的多維提升[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鄭愷;中國流行音樂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瑞娟;淺談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民族音樂、舞蹈教育[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3年03期
2 金華;;在高校視唱練耳課中進行科學改革與民族教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高娟;;軌跡——民族舞蹈教育發(fā)展史[J];大家;2010年12期
4 趙格日樂圖;;安代舞與民族體育教育的思考[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5 藍霞;陳其射;;黎錦暉音樂教育觀探析[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謝紅;王晶;;當前農(nóng)村音樂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6期
7 劉慧;;論鋼琴教學內(nèi)容的合理安排[J];華章;2011年10期
8 張詩亞;廖伯琴;;試論中國少數(shù)民族宇宙觀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0年04期
9 井祥貴;盧立濤;;納西族勒巴舞的文化內(nèi)涵及教育啟示[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丁錦均;;邰爽秋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J];師范教育;198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任勝洪;;侗族歌班的社會人類學分析——以從江縣小黃侗寨為個案[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龍藜;;藏族鍋莊舞的教育人類學分析[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肖英群;少數(shù)民族民辦音樂院校的發(fā)展方向[N];中國文化報;2009年
2 本報通訊員 陳寶強 李衛(wèi)強 本報記者 劉成群;定州秧歌:千古絕唱瀕臨失傳[N];河北日報;2006年
3 河北承德民族師專音樂系少兒舞蹈藝術團 蔣小娟 宋函穎;用民俗文化豐富藝術教育內(nèi)涵[N];中國藝術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任勝洪;現(xiàn)代性與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類學考察與分析[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婷婷;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音樂教育分析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施惠敏;云南與四川地區(qū)的彝族舞蹈對比分析[D];重慶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082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10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