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薔薇同根生:1940年代上海流行歌曲中的三朵“花”研究
本文選題:年代 + 上海流行歌曲; 參考:《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摘要】:本文由20世紀20至40年代流行音樂在中國的發(fā)展為主干背景,略述從流行歌曲的發(fā)源地——歌舞團發(fā)跡并活躍的明星們,包括本文分析的《薔薇處處開》歌者龔秋霞,以及另一個當時重要的傳播媒體——廣播電臺,以及以此維生的數(shù)字明星,包括本文分析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白蘭香》歌者姚莉,以及老上海音樂工業(yè)的概況;并探討"花文化"之中,花名所隱含的象征與想象意義。本文的重點在于,針對這三首歌曲作音樂上的交叉分析,從曲調(diào)、伴奏、創(chuàng)作者、歌詞等逐一比對,目的為從"雷同性"之中看出"殊異性",最后以當時其余各種花為題名的歌曲作為襯景,以建構(gòu)出一幅山河燦爛、滿園春色的流行音樂榮景。
[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in China in the 1920s and 1940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tars who have made their way from the birthplace of pop songs-the song and dance troupe, including Gong Qiuxia, the singer of "Rose everywhere", which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another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medium at that time-radio station, and the digital stars who made their living, including Rose I Love you, Blue Fragrance singer Yao Li, and the old Shanghai music industry; It also discusses the symbolic and imaginative significance of flower name in Flower Cultur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musical cross-analysis of the three songs, from the tune, accompaniment, creator, lyrics and so on one by one comparis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from Thunder and finally to construct a splendid landscape of pop music with brilliant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 songs of all kinds of flowers as the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臺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學鈞;李伯元的“艷榜三科”——佚文與傳記[J];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01期
2 陳浩望;寫過《桃花江》的作曲家黎錦暉[J];炎黃春秋;1998年02期
3 宮潔民;30年代電影童星張帆[J];炎黃春秋;2002年12期
4 陳勇;“灰色”歌曲與黎錦暉先生[J];自貢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瑩;王淵;;試論謝晉電影風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2 馮冶冰;中國同宗民歌瑣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周寶全;中國同宗民歌瑣議[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秦曉琳;;中國無聲電影中的物體特寫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趙志奇;;歷史語境與文化屬性——再談早期30年代電影音樂的中國化問題[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袁慶豐;;新電影的誕生是時代精神和市場需求的產(chǎn)物——以新華影業(yè)公司1937年出品的《青年進行曲》為例[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劉哲;五口通商時期中國民間對西方文明的反應(yīng)[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8 貢改改,子若;中共對北平電影業(yè)的接管[J];北京黨史;2004年01期
9 孔奪;;黃自藝術(shù)歌曲鋼琴伴奏的創(chuàng)作特征[J];北方音樂;2009年07期
10 楊麗莉;;江南民歌旋律發(fā)展手法研究[J];北方音樂;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虞吉;;早期中國類型電影:源流與動因[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虞吉;;早期中國類型電影與商業(yè)電影傳統(tǒng)[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虞吉;;重擬的知識體系:從“像”到“像化敘述”[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4 邢存華;;發(fā)掘音樂母語教育資源,傳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對音樂母語教育資源開發(fā)的幾點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艷玲;可能性構(gòu)造空間理論與計算機作曲思維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劉藝虹;世紀之交都市言情劇的情愛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孫晶;跨越文字與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學;2011年
4 董凱;武舞傳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學;2011年
5 楊茜;民國時期上海民俗書刊出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波;中國電影批評中的話語權(quán)威與身份建構(gòu)(1937-1949)[D];上海大學;2011年
7 張霽月;新中國革命題材電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學;2011年
8 秦翼;喜劇電影的巔峰[D];南京大學;2011年
9 高飛;論佛教文化對中國電影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劉君;誰的話語空間?中國電影與公共領(lǐng)域的建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正梅;20世紀50--80年代中韓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巖;中國大陸電視廣告中的音樂元素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孔越;論鋼琴伴奏教師的能力與藝術(shù)修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玲;“十七年”中國電影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批評[D];南昌大學;2010年
5 郭德華;豫劇“豫東調(diào)”與“豫西調(diào)” [二八板]類唱腔的差異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馮玉榮;當下中國諜戰(zhàn)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金航;黑土地的歌聲[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禹曉;關(guān)峽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創(chuàng)作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郭慧穎;我國樂理書中的三種音階觀念[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宮佳妮;朱廣慶早期民族管弦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莫之軍;;秋日的思緒(外二首)[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1999年06期
2 野豌豆;;無關(guān)愛情的玫瑰[J];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2000年05期
3 江河;勾魂玫瑰[J];社區(qū);2002年16期
4 魏明;何貴平:賽出來的鏗鏘玫瑰[J];文化時空;2002年05期
5 毛妹;行動代號“5·18”[J];時代風采;2005年05期
6 沙光;;主愛滋潤我心[J];天風;2006年06期
7 李映天;;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J];蘭臺世界;2008年07期
8 華麗;;我不是那朵寂寞的玫瑰[J];文化月刊;2008年06期
9 逸晴;;玫瑰花瓣[J];上海文學;1989年12期
10 劉溯;周所同;;玫瑰云(油畫)[J];詩刊;199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亞寧;潘葉;隗合亮;董曉琪;秦嶺;;北京地區(qū)大馬士革玫瑰引種初探[A];中國園藝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溫麗娜;何成興;吳文偉;林莉;郭志祥;浦恩堂;;蚜蟲及害螨在不同玫瑰品種上的發(fā)生特性研究[A];云南省昆蟲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奎玲;劉慶華;趙九洲;;中國玫瑰過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成立70周年紀念優(yōu)秀論文選編[C];1999年
4 趙蓓蓓;劉松;秦嶺;;大馬士革玫瑰組培快繁體系的初步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溫麗娜;何成興;林莉;吳文偉;浦恩堂;郭志祥;;玫瑰重要害蟲的發(fā)生調(diào)查及藥劑防治試驗[A];云南省昆蟲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胡家會;張玉博;周榮榮;張永忠;;有機磷殺蟲劑甲基異硫磷對玫瑰無須渻精子的體外毒性研究[A];有毒化學污染物監(jiān)測與風險管理技術(shù)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鄺禹洲;;廣州切花玫瑰越夏的栽培技術(shù)要點[A];花卉研究20年——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論文選集(1984-2004)[C];2004年
8 管衛(wèi)兵;王桂忠;李少菁;;鋸緣青蟹雄性交接器中玫瑰狀腺體(GTG)的顯微觀察[A];甲殼動物學分會成立20周年暨劉瑞玉院士從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9 柴怡峗;;《野玫瑰》罷演風波[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10 劉梅;李遠宏;何春滌;高興華;陳洪鐸;;新型強脈沖光治療玫瑰痤瘡的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富明邋本報記者 陳方耀;千畝玫瑰競綻放“玫瑰花宴”請品嘗[N];成都日報;2008年
2 丁洪美;門頭溝:浪漫玫瑰成就美麗產(chǎn)業(yè)[N];中國特產(chǎn)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陳熙涵;我們只剩一個玫瑰的空名[N];文匯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衣曉峰 靳萬慶 通訊員 魏然;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5 首席記者史洪斌;楊繼紅摘取省戲劇玫瑰獎“二度玫”桂冠[N];盤錦日報;2010年
6 郭正欽;養(yǎng)顏保健用玫瑰[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7 本報實習生 張衛(wèi)鴻;輕輕放下那朵凋謝的玫瑰[N];河北日報;2005年
8 記者 郭宏穎;十名外國專家摘得2008年度“沈陽玫瑰獎”[N];沈陽日報;2008年
9 本報特約記者 周玉華 孫洪冉;“金字招牌”為何不再輝煌[N];中國花卉報;2005年
10 邱洪喜 呂廣臣 戰(zhàn)立齋;“鏗鏘玫瑰”綻放警營[N];中國黃金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師曉棟;玫瑰無須渻卵黃蛋白原和卵黃脂磷蛋白的純化、鑒定、免疫分析和功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2 朱桃香;敘事理論視野中的迷宮文本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3 王國英;玫瑰孢鏈霉菌代謝通量分析及戊糖磷酸途徑改造[D];天津大學;2010年
4 彭懿;格林童話的產(chǎn)生及其版本演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慧;艾柯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劉力強;玫瑰黃鏈霉菌幾丁質(zhì)酶基因及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7 王琰;遲暮的玫瑰[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9年
8 廖春燕;殼聚糖誘導植物抗病反應(yīng)及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9 史樹德;石蒜屬種間關(guān)系和雜交起源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吳廷勇;非靜止軌道衛(wèi)星星座設(shè)計和星際鏈路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新宇;夏日最后一朵玫瑰[D];鄭州大學;2000年
2 王新剛;玫瑰扦插生根解剖學及繁殖技術(shù)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3 孫守家;玫瑰花蕾采后衰老機理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4 黃靜;貝氏高原鰍與玫瑰高原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大體解剖及組織學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5 于?;關(guān)于玫瑰組培快繁關(guān)鍵技術(shù)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3年
6 楊博;玫瑰快繁體系的初步建立[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7 王勇剛;‘紫芙蓉’玫瑰組培快繁技術(shù)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8 楊志瑩;玫瑰抗鹽堿能力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9 蘇新明;葉芝詩歌中的玫瑰意象[D];蘭州大學;2011年
10 齊婷婷;無人知曉的玫瑰[D];蘇州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0056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00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