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xiàn)代語境與中國聲音景觀斷想——兼及“新格羅夫”條目“音樂人類學:當代問題”
本文選題:后現(xiàn)代思潮 + 文化闡釋 ; 參考:《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摘要】:本文力圖以后現(xiàn)代的思路,以文化闡釋的方法,詮釋現(xiàn)代中國的聲音景觀,列舉了中國的民族音樂構建史,戲曲中的男女反串,"茉莉花"音樂的世界之旅,以及上海猶太社區(qū)的"克萊茲默"音樂之旅,這些音樂跨越時空的傳播同時也折射了中國歷史的百年變遷和社會發(fā)展,即以音樂的虛擬空間并置了歷史各個時間段。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sound landscape of modern China by means of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enumerat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olk music construction, the roles of men and wome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nd the world tour of Jasmine Music. And the "Krazmer" music tour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Shanghai, the spread of these music across time and space also reflects the century-old chang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that is, juxtaposing each period of history with the virtual space of music.
【作者單位】: 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
【基金】: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建設計劃項目:e05011
【分類號】:J6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心科;從接受美學談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2年08期
2 金彥,張麗;從接受美學看電視受眾參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3 周劍;;從人地作用到景觀文化——淺析景觀文化的含義[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4 劉立;文本“空白”和文學翻譯的再創(chuàng)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蔣繼華,蒼中洪;審美意象的現(xiàn)代性闡釋——接受美學視角中的審美意象[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6 劉永杰;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文化理論及其對我國社會主義大眾文化建設的啟示[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楊俊蕾;“文化研究”在當代中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井華,宋春香;道儒相濟的自由喧聲——薩特的藝術與美學批評理論[J];北方論叢;2004年03期
9 呂國忱;;知識異化批判的三種維度[J];北方論叢;2006年04期
10 王春光,孫啟林;全球化與本土化視野下的比較教育研究范式的再思考[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黃裳裳;;理解“典型環(huán)境”觀念的理性基礎及多元視角[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2 陳積銀;;警惕娛樂化庸俗化新聞的后現(xiàn)代主義傾向[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3 米琳;;《看見月亮了嗎?》的后現(xiàn)代性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彥哲;韋華;;讀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試談毛澤東的接受美學思想[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5 王斌;;傳媒與城市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協(xié)同發(fā)展[A];全民科學素質(zhì)與社會發(fā)展——第五屆亞太地區(qū)媒體與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區(qū)柳春;王磊;許險峰;;城市景觀風貌規(guī)劃控制框架的探索——以柳州市為例[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孫澤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金德三;《莊子》外雜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的性質(zhì):一種多維視角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5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范霄鵬;文化品質(zhì)[D];清華大學;2003年
9 戴路;經(jīng)濟轉(zhuǎn)型時期建筑文化震蕩現(xiàn)象五題[D];天津大學;2004年
10 易崇輝;時間的線團[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席建彬;回歸與超越[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寧;大眾傳播對時尚寫作和時尚閱讀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1年
3 徐文英;科技翻譯的接受問題[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陳源;20世紀90年代文化批評芻議[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丁社教;生產(chǎn)力價值論[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6 馬海燕;馬克思哲學與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比較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7 張華;網(wǎng)絡文學初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馬菁汝;一種新的人類共存方式的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盧山冰;網(wǎng)絡、網(wǎng)絡主體與網(wǎng)絡外部性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10 黃佳能;現(xiàn)代性精神與后現(xiàn)代敘事[D];安徽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大夏;后現(xiàn)代思潮與后現(xiàn)代建筑[J];美術;1987年06期
2 楊小彥;邵宏;;邏輯在藝術理論中的意義[J];新美術;1987年01期
3 申小龍;;訓詁:中國文化闡釋的前沿——評《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中的訓詁學思想[J];讀書;1988年02期
4 錢理群;;小說史研究的新視域[J];讀書;1990年07期
5 阮憶;;認同和超越——當代浙江文學的文化闡釋之二[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6 李怡;;賦與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文化闡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7 凱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中國化的文化闡釋——兼論文化傳播與接受的一般規(guī)律[J];中州學刊;1992年04期
8 ;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1991年《美術史論專業(yè)學生論文獎》評獎情況報告[J];美術;1992年06期
9 張曉凌,王朝聞,劉綱紀,鄧福星,翟墨;中國原始藝術的文化闡釋[J];美術;1992年07期
10 萬象客;作為一種方法論思潮的視角主義[J];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炳祥;;“風”之還原[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賀江麗;;《詩經(jīng)》祈壽觀念的文化闡釋[A];第五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吳彤;;復雜性、科學與后現(xiàn)代思潮[A];第八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4 李明;楊廣學;;敘事療法初探——一種新的治療觀的構建[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5 柴彥威;;行為地理學研究進展[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6 林順先;;世界生態(tài)博物館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獨特的漢文化古城——隆里古城[A];開發(fā)中的崛起——紀念貴州建省590周年學術討論會文集[C];2004年
7 陳雨思;;論復雜系統(tǒng)同一性的復雜性——兼論后現(xiàn)代思潮顛覆同一性的雙重意義[A];全國復雜性與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方法及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張成崗;;科學的批判與批判的科學[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朱青君;;《體驗經(jīng)濟時代的審美快樂》[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劉森林;;評實踐的主體性解釋模式[A];全國"唯物史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筠;讀吉爾茲的《地方性知識》[N];文匯報;2000年
2 張振明;重問啟蒙[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特約記者 吳巖;科幻進行時[N];中國航天報;2002年
4 石天強;拒絕價值虛無傾向[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劉逸;體驗耶魯[N];中國文化報;2002年
6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賓 李茂民 魏鵬舉 付國鋒;文學理論學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報;2002年
7 北師大中文系 王一川;是后現(xiàn)代激活了現(xiàn)代[N];社會科學報;2002年
8 蔡仲 邢冬梅;“詐文”引起的軒然大波[N];文匯報;2002年
9 曾耀農(nóng);后現(xiàn)代影視的話語膨脹與語言游戲[N];文藝報;2002年
10 記者 王洪波;科幻文學研究亟待加強[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文學;淑周楚之豐烈——揚雄作品的文化闡釋[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于海波;科學課程的文化闡釋與時代建構[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任文京;唐代邊塞詩的文化闡釋[D];河北大學;2004年
4 侯立兵;漢魏六朝賦多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士清;論終極關懷[D];吉林大學;2005年
6 劉小楠;美國女權主義法學平等與差異觀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丁峰山;明清性愛小說的文學觀照及文化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姜玉芳;我詩故我在——杜甫與唐代文化[D];山東大學;2005年
9 蔡林波;內(nèi)在化:中古道教丹術轉(zhuǎn)型的文化闡釋[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陳林俠;敘事的智慧:當代小說的影視改編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文西;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社會[D];上海師范大學;1999年
2 陳朝珠;北海白話詞匯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3 劉香;“十七年”山東英雄主題小說的文化闡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在泉;笛卡爾、康德、胡塞爾[D];安徽大學;2002年
5 陳燕;林紓翻譯的文化闡釋[D];蘇州大學;2002年
6 張巍;花間詞的社會文化闡釋[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丁杰;理想學生觀的時代解讀與建構[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楊賓飛;中學語文教學應重視文學作品的多種文化闡釋[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王丹;周星馳電影的文化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邵金峰;純詩理論在20世紀中國[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9672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96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