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先秦儒家音樂美學“樂和”觀
本文選題:先秦儒家 + 音樂美學。 參考:《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摘要】:"和"是先秦儒家音樂美學的基本思想,是對傳統(tǒng)美學思想精髓的提煉。先秦儒家主張"和"而"不同",強調(diào)音樂藝術的特征是和諧,推崇中正平和之音,強調(diào)音樂藝術的平和與適度,主張"樂與政通""樂通倫理",強調(diào)音樂的教化力量,音樂藝術與社會政治息息相關。儒家美學思想的主要內(nèi)涵具體體現(xiàn)在孔子儒家美學的核心、審美標準、評價標準這三個方面。其中,"仁"的理論是儒家美學的核心,"美善合一"是儒家美學的評價標準,"和"是儒家美學的審美標準。先秦儒家美學觀倡導的"樂和"觀,是儒家"樂與政通,樂通倫理"為宗旨的音樂美學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的進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統(tǒng)化。
[Abstract]:Harmony is the basic thought of music aesthetics of pre-Qin Confucianism and the refinement of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advocated "harmony" and "difference", emphasizing the harmony of music art, advocating the sound of peace and harmony, emphasizing the peace and moderation of music art, advocating "music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Yue Tong ethics", and emphasizing the edification power of music. The art of mus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politics. The main connotation of Confucian aesthetic thought i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the core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 standard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mong them, the theory of benevolence is the core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the combination of beauty and goodness i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and "he" is the aesthetic standard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The concept of "music harmony" advocated by the Confucian aesthetic concept in the pre-Qin period is the further generalization, rational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the musical aesthetics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music and politics and the ethics of Yue To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作者單位】: 安陽師范學院;
【分類號】:J60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樹勤;楊學坤;;以公心辨:辯論理念的回歸與超越[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2 吳樹勤;;禮學視野中的天人統(tǒng)一論——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實質(zhì)[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4 呂偉華;;淺論縱橫家的政治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5 陸建華;荀子禮法關系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6 陸建華;;墨子之禮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丁成際;;“各得其宜”與“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價值意蘊[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方章東;侯惠勤;;文化整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丁成際;;荀子禮之功能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袁健惠;;先秦漢語受事前置句類型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仇軍;;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的繁榮——奧林匹克精神與中華文化差異和沖突[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張維坤;;“諷誦”在我國古代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張勃;;寒食節(jié)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樣與保護——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寒食)論壇文集續(xù)編[C];2011年
4 牟穎;;首善之區(qū)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區(qū)文化建設與傳統(tǒng)文化[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5 尚學鋒;;竹簡詩論“《卷耳》不知人”的闡釋史意義[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6 姚小鷗;王克家;;《論語·憲問》篇“駢邑三百”解[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7 姜燕;;醫(yī)古文的學習和研究需要文字訓詁學素養(yǎng)[A];全國第十八次醫(yī)古文研究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黃海波;;《內(nèi)經(jīng)》形神兼養(yǎng)的醫(yī)學思想[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六屆醫(yī)古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王明強;;《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醫(yī)學教育思想及其當下價值[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分會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zhì)與現(xiàn)代轉(zhuǎn)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nóng)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4 蓋業(yè)明;《史記》“太史公曰”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思齊;《新序》《說苑》小說價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鄭彩云;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肖瑞蘭;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彩風;儒家誠信觀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洪軍;陸機詩歌情感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冷蘭蘭;儒家之“勇”的倫理意蘊[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仲德;;陶潛的音樂美學思想[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2 蔡仲德;嵇康《養(yǎng)生論》等篇中的音樂美學思想[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3 蔡仲德;;商鞅韓非的音樂美學思想[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Z1期
4 辛松;朱亞宗;;孔、墨哲學思想之比較——從音樂美學思想探討孔、墨哲學思想[J];船山學刊;2006年04期
5 易文穎;;淺析舒曼音樂美學思想特征[J];大眾文藝;2010年02期
6 高拂曉;;時間的抽象、存在與超越——現(xiàn)代西方音樂美學思想特點述評[J];音樂研究;2006年04期
7 楊和平;;繆天瑞的學術貢獻與歷史地位[J];中國音樂學;2009年04期
8 李姝;;新世紀以來音樂美學研究述評[J];音樂研究;2010年04期
9 李寶杰;談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4期
10 李秀蓮;補察時政與暢情適性——白居易詩歌與音樂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之二[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物流業(yè):曲樂和者眾[N];中國經(jīng)營報;2002年
2 鄧四春;“音樂是上界的語言”[N];音樂周報;2001年
3 陶亞兵;中國近代室內(nèi)樂(六)[N];音樂周報;2001年
4 徐揚、萬芊;第三條路[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5 記者 沈祖蕓;別把興趣扼殺在“奧數(shù)班”里[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新華社記者 孫麗萍;瞿曉松 癡情中國民樂[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7 本報記者 王國明;救救中國名牌[N];中國工商報;2000年
8 敏睿;由100個全球最佳品牌所想到的……(之三)[N];國際商報;2002年
9 寶嵩;企業(yè)致力科普 科普惠及企業(yè)[N];中國石油報;2001年
10 凌軍(零點調(diào)查公司);國產(chǎn)飲料軟肋在哪[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2 李明輝;胡戈·里曼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賢;《衡曲麈譚》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4 顏彬;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的重新梳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雪;淺論李贄音樂美學思想中的“流行”因素[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6 晏雅曼;論波愛修的音樂美學思想[D];武漢音樂學院;2012年
7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8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夏賢智;西方音樂美學情感論視域下的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艷紅;“山歌社”群體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60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96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