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民族器樂的“聲音景觀”——初探音樂地理學視野中的民族器樂研究
本文關鍵詞: 民族器樂作品 音樂地理學 聲音景觀 民族樂器 廣東音樂 音樂作品 音樂現(xiàn)象 地理學研究 新興學科 音樂風格 出處:《人民音樂》2013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我國民族器樂是借助民族樂器的性能特征,結合其演奏技巧的運用,體現(xiàn)一定意境的音樂作品,它是伴隨著民族樂器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據(jù)初步調查,中國現(xiàn)有的民族樂器約五百余種,包括了各種性能、各種風格、各種聲部的不同類型的樂器,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器樂作品。對如此龐大的樂器體系進行科學分析研究是傳統(tǒng)音樂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有兩種分類研究方法,一是根據(jù)樂器的發(fā)音特性進行分類,二是根據(jù)樂器演奏方法進行分類。但對于民族樂器所承載的民族器樂作品進行統(tǒng)一詮釋和定位的研究在國內(nèi)還沒有。我們顯然不能用樂器分類的方法對器樂作品進行認識分類。這是因為音
[Abstract]: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of our country is a kind of musical work which embodies a certain artistic concep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playing skills. It is produc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Our country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a large number of nationalities. According to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500 kinds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in China, including various performances, styl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of various vocal parts. Each instrument has its own instrumental work. Scientific analysis of such a large musical instru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raditional musicology. The second is th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musical instrument playing method. However,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the unified interpret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works carried by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Obviously, we cannot use the method of musical instrument classification to classify the instrumental music works. Classification of cognition. This is because of the sound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大海;;談民族器樂在流行音樂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0年11期
2 范紅玲;;制約我國民族器樂發(fā)展的微觀因素與對策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周巍峙;發(fā)展民族器樂藝術[J];人民音樂;1982年09期
4 李強;;民族器樂作品的解讀與欣賞[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石蓓,趙鳳杰,孟子厚;民族器樂自相關分析中時窗的選擇[J];電聲技術;2005年08期
6 音;;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評獎揭曉我省《蜀宮夜宴》等三首作品獲獎[J];音樂世界;1984年04期
7 ;不斷充實深化 為建設新的民族器樂文化而努力[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8 薛軍;;論回歸生活世界的民族器樂教學改革[J];音樂探索;2010年02期
9 王安潮;;清濁有序 古今并呈——民族室內(nèi)樂《清濁》研究[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廖丹;關于高師民族器樂教學的思考[J];美與時代;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海鷹;;從樂器文化中尋找我們的思維薄弱點[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管菁 通訊員 喻少柏;世界民族樂器在省博“交響”[N];長江日報;2008年
2 記者 張云寬 通訊員 喻少柏 李麗莎;世界民族樂器亮展省博[N];湖北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魯焰;《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廣受贊譽[N];新疆日報(漢);2010年
4 趙基德;朝鮮族民族樂器的生存與發(fā)展[N];延邊日報;2010年
5 趙倩;民族樂器的“身份轉換”[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潘彥云;民族樂器村的交響曲[N];喀什日報(漢);2010年
7 本報見習記者 林雪娜;天琴“鼎!逼瘕堉輀N];廣西日報;2010年
8 馮光鈺;客家山歌器樂化的魅力[N];音樂周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師艷芳;彈起我心愛的阿力且熱瓦甫[N];巴音郭楞日報;2008年
10 雯娟;喀什的民族樂器[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東;二十世紀阮史通考[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郭峗;根據(jù)古曲改編的中國鋼琴曲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3 張阿琦;博物館民族樂器的分類及相關問題的思考[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4 李國棟;20世紀的中國弦樂器改良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5 萬蓓;南昌市古箏藝術教育發(fā)展情況調查報告[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董穎;試論笙在民族管樂中的特殊性[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7 牛豐;探索巴托克《在戶外》組曲的音響特色及演奏[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8 周娜;新疆維吾爾樂器數(shù)字化傳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卉;繪其形,探其韻[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 何維頡;美國境域視野下中國音樂研究方法[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402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54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