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藍萍與《綠島小夜曲》傳奇
本文關(guān)鍵詞:周藍萍與《綠島小夜曲》傳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綠島小夜曲》 周藍萍 流行歌曲
【摘要】:《綠島小夜曲》是中國臺灣戰(zhàn)后最早出現(xiàn)的國語流行歌曲之一,此曲由周藍萍譜曲,潘英杰作詞。作者藉由史料爬梳,探掘了《綠島小夜曲》半世紀以來,由流行而經(jīng)典、由音樂而政治的歷程,呈現(xiàn)了《綠島小夜曲》由創(chuàng)作到流行的傳奇故事。
【作者單位】: 臺灣大學文學院音樂學研究所;
【基金】: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建設(shè)計劃項目:e05011
【分類號】:J605
【正文快照】: 引言《綠島小夜曲》是中國臺灣戰(zhàn)后最早出現(xiàn)的國語流行歌曲之一,此曲由周藍萍譜曲,潘英杰作詞,1954年問世之后,始終膾炙人口,“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搖呀搖”的歌聲屢經(jīng)翻唱。1980年報紙專欄評定“懷念的歌聲”,此曲獨占鰲頭高居第一,②2000年臺北市文化局征選“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嘉楨 ,張杰;綠島情[J];歌曲;2005年01期
2 楊子云;綠島小夜曲[J];人事與人才;2001年01期
3 梅吉;;寧小晚的第一次心動[J];文學少年(中學);2009年12期
4 陳益;;蓮霧與西瓜——訪問臺灣瑣記[J];雨花;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雪巖;;論秦觀戀情詞中的水意象[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11期
2 楊映紅;孤獨者的悲歌——杜甫漂泊西南時期孤獨心態(tài)探微[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李波;;論文學語言的模糊性[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4 李萍萍;;韋莊詞的心理學解讀[J];重慶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楊映紅;;論辛棄疾詞的幽默及其文化心理[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陳小芒,廖文華;菊詩與菊文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7 楊映紅;;杜詩“沉郁”的文化心理管窺[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方玲;;對“詞為艷科”觀念的一點思考[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11期
9 田文強;文學語言陌生化的審美特征[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來華強;論詩的感發(fā)生命和感發(fā)力量[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燕飛;蘇軾哲學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陸慶祥;蘇軾休閑審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朱華陽;屈原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武漢大學;2006年
4 孫艷紅;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曉利;南宋詞社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立萍;姜夔詩詞分期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3 張遠秀;論宋代女性詞[D];暨南大學;2007年
4 姜曉紅;情景·意境·哲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靜;清真詞意象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楊娜;詞學史上的南北宋之爭[D];河南大學;2010年
7 臧笑飛;封建時代的頌歌[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何小芬;李商隱女冠詩及其文化精神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愷;愛情之花伴著理想開放——評歌曲《假如你要認識我》[J];人民音樂;1982年08期
2 銳心;;概念不能含糊[J];音樂世界;1983年02期
3 唐鑠;“豐富多樣”辨[J];人民音樂;1984年07期
4 劉詩嶸;“用更好的材料做成的”——談?wù)劽绹魳穭〉囊魳穂J];人民音樂;1987年07期
5 趙小毅;;中國“西部”流行歌曲的有益探索[J];音樂世界;1988年06期
6 ;新歌為何唱不紅[J];音樂世界;1989年09期
7 賈允常;;談流行歌曲的某些技法特點(下)[J];音樂世界;1989年10期
8 薛樹國;多給人們些好歌吧![J];北方音樂;1993年04期
9 ;流行曲歌詞別扭及其它[J];音樂世界;1993年11期
10 車錫倫;;談唐代流行歌曲[羅U曲]及有關(guān)問題[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紅梅;;讓流行歌曲走進音樂教學課堂[A];農(nóng)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楊瑞慶;;群眾歌詠和流行歌曲[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林榮欽;;對當代流行歌曲中歌詞低俗化現(xiàn)象的反思[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偉;陳正勇;;20世紀早期中國流行歌曲的文學性[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勇;;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發(fā)展概述及其歷史價值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6 崔青山;;校園流行音樂與當代大學生心理[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7 李明;;中國傳統(tǒng)吟誦音樂及其唱法[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8 施王偉;;談現(xiàn)代歌曲創(chuàng)作的走向[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9 馬樹春;;略論流行歌曲的文學之美[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10 劉述貴;;流行歌唱嗓音的科學施教[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軼男;網(wǎng)絡(luò)“歪唱”適可而止[N];蘭州日報;2005年
2 趙乾海;唱出兒童心里的歌[N];中國文化報;2005年
3 本報首席記者 孟菁葦;流行音樂 經(jīng)風沐雨見彩虹[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4 韓義華;好的兒童歌曲真就那么難嗎[N];光明日報;2007年
5 萬一;誰是網(wǎng)絡(luò)歌曲惡俗風背后推手[N];中國改革報;2007年
6 張展;乘著歌聲的翅膀[N];中國信息報;2007年
7 林雙華邋劉永輝;莆田話歌曲“現(xiàn)身”網(wǎng)絡(luò)[N];福建日報;2008年
8 記者宋莉;把長春打造成“青少年流行音樂”發(fā)源地[N];長春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王連偉 杜榕;永遠的鄧麗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10 采訪者張楠本報記者$$邋邋 受訪者韓師庵藝評人;旋律的消失——流行歌曲的“致命傷”?[N];工人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麗慧;從唐宋詞到當代流行歌曲[D];復旦大學;2007年
2 范秀娟;黑衣壯民歌的審美人類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林林;為誰而歌[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5 陳美蘭;臺灣民間歌曲的治理效應與審美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6 任飛;傳播學視野下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芳芳;改革開放三十年流行歌曲的語言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2 肖強;當代華語流行歌曲中鄉(xiāng)愁歌曲歌詞的美學探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3 杜楠;改革開放后中國流行歌曲歌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4 劉娜;對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大陸流行歌曲爭論的回顧[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5 游靈芝;試論中國流行歌曲演唱風格特征的階段性演變[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康;上海早期流行歌曲成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瓊;上海早期流行歌曲的女性主題(1927-1949)[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和;中國流行歌曲中的爵士樂技法運用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0年
9 歐洋;中國流行歌曲中的布魯斯音樂元素探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10 趙明;內(nèi)地三“十年”(1980-2010)流行歌曲演唱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91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29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