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細樂》研究綜述
本文關鍵詞:《白沙細樂》研究綜述
【摘要】:《白沙細樂》是納西族一部傳統(tǒng)歌舞器樂套曲,是納西族傳統(tǒng)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白沙細樂》的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到現(xiàn)在已有近50年的歷史,本文擬對《白沙細樂》的稱謂、源流、性質、音樂形態(tài)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分類梳理和綜述。
【作者單位】: 中央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白沙細樂》是納西族傳統(tǒng)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白沙細樂》的研究是納西族音樂文化研究的重要課題。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許多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音樂工作者對《白沙細樂》給予高度關注,這些學者的研究成果涉及《白沙細樂》的諸多方面,現(xiàn)將這些研究成果按類別綜述如下。一、關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妮婭;;悠悠古曲 聲聲和韻——云南納西古樂探微[J];歌海;2009年03期
2 馮文慈;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J];音樂研究;1986年01期
3 毛繼增;蒙古族、納西族音樂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白沙細樂[J];音樂研究;1997年03期
4 桑德諾瓦;對《勃拾細哩》考釋的若干質疑[J];民族藝術研究;1992年02期
5 黃鎮(zhèn)方;白沙細樂之謎[J];民族藝術研究;1992年05期
6 桑德諾瓦;納西族《勃拾細哩》考[J];民族藝術研究;1993年03期
7 孫明躍;“白沙細樂”樂器考[J];民族藝術研究;2004年03期
8 高建群;納西族古樂《崩時細哩》的價值[J];民族藝術;1999年02期
9 毛繼增;白沙細樂考[J];民族藝術研究;1988年01期
10 樂;關于白沙細樂淵源爭論[J];音樂研究;198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蘊華;從《聊齋俚曲》中“銀紐絲”小曲看明清民歌藝術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李城;遲震;;梨鄉(xiāng)嗩吶樂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張紅梅;;南齊郊祀樂小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4 宋恩偉;;樂舞一體話六代 秦漢俗樂占先聲——秦漢俗樂興起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5 李為渠;;宋元時期的宮廷音樂[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6 海君;;論“宰割辭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7 何晴利;;“樂府”始創(chuàng)年代辨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8 侯曉霞;;八十四調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9 王萍;;論唐代琵琶詩之意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覃勤;;中國“樂”與“詩”的分合淵源及關系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其格;;淺論北方草原民族的圖騰信仰[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2 徐新建;;歷史之維和生命之維:“原生態(tài)文化”的雙重視野——以“侗族大歌”的入世為例[A];走進原生態(tài)文化——人類學高級論壇2010卷[C];2010年
3 陳應時;;蘇祗婆傳授的龜茲樂律[A];龜茲學研究(第五輯)[C];2012年
4 王政;;《詩經(jīng)》與跨民族的“羽飾”現(xiàn)象[A];東方叢刊(2003年第4輯 總第四十六輯)[C];2003年
5 劉建虹;;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與情緒情感的關聯(lián)性初探——以樂山的3所高校為例[A];第三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呁雪霏;;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聲像的歷史價值初探[A];第一屆中國音樂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2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3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韓偉;宋代樂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徐欣;內(nèi)蒙古地區(qū)“潮爾”的聲音民族志[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6 孫慧佳;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薩滿舞蹈結構及功能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7 張宇;中國建筑思想中的音樂因素探析[D];天津大學;2009年
8 任飛;唐代太常、教坊樂官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紅梅;當代蒙古族敖包祭祀音樂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 李亞芳;透過文本:對西方傳教士記錄的鄂爾多斯音樂的歷史民族音樂學考察與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雪;《中國民間小戲與西方音樂劇比較研究》用黃梅戲《天仙配》和音樂劇《貓》為例分析[D];河北大學;2009年
2 王立揚;對鄂倫春“古倫木沓”節(jié)中音樂文化展演的現(xiàn)狀調查與思考[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陽;羅大佑歌詞的文學與商業(yè)價值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趙光強;道教曲牌音樂發(fā)展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王英霞;小說《金瓶梅》的音樂史料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鮑樹柏;古代漢語樂器名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莉;云南傣族剪紙藝術及其延伸工藝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9 陳亮;云南楚雄彝族服飾圖案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10 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設置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宗曉蓮,保繼剛;解構納西古樂神話——對一項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商品的人類學分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蒲恩立;;云南呈貢歸化東漢墓清理[J];考古;1966年03期
3 張增祺;王大道;;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75年02期
4 吳詩池;從史前樂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看中國音樂文化的本土起源[J];音樂研究;2000年04期
5 毛繼增;蒙古族、納西族音樂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白沙細樂[J];音樂研究;1997年03期
6 趙寬仁;麗江古“胡撥”的收集[J];民族藝術研究;1988年04期
7 桑德諾瓦;對《勃拾細哩》考釋的若干質疑[J];民族藝術研究;1992年02期
8 黃鎮(zhèn)方;白沙細樂之謎[J];民族藝術研究;1992年05期
9 桑德諾瓦;納西族《勃拾細哩》考[J];民族藝術研究;1993年03期
10 桑德諾瓦;麗江納西族洞經(jīng)音樂的傳說、曲牌及形態(tài)[J];民族藝術研究;199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新民;;千秋功績——對《白沙細樂》的搶救與保護[J];云嶺歌聲;2000年02期
2 楊曦帆;論麗江“白沙細樂”的風格形成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9期
3 和占環(huán);;《白沙細樂》及其樂隊[J];民族音樂;2006年01期
4 孫明躍;方偉偉;;社會功能變遷中的“白沙細樂”[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孫明躍;方偉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白沙細樂》的歷史與現(xiàn)狀[J];民族音樂;2012年06期
6 方偉偉;孫明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白沙細樂》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7 毛繼增;白沙細樂考[J];民族藝術研究;1988年01期
8 樂;關于白沙細樂淵源爭論[J];音樂研究;1989年01期
9 白莎;白沙細樂[J];滿族研究;1992年01期
10 黃鎮(zhèn)方;白沙細樂之謎[J];民族藝術研究;1992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省社科院 楊福泉;“元跨革囊”渡口考察記[N];云南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12774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27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