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改革開放 高師音樂教育 發(fā)展歷程 歷史經驗與啟示 前景展望
【摘要】: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2008年中國紀念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雖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明歷史的一瞬間,但卻是中國各方面都發(fā)生巨大變化的三十年,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教育,都在經歷了大發(fā)展、大變革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整個良好的社會和教育背景下,高等師范教育經過撥亂反正和初步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教育工作重新開始步入正軌,中國的高等師范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其中,中國的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取得的成績更為顯著,這三十年里它經歷了: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調整恢復階段(1979—1984共6年);以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頒布為標志的改革發(fā)展階段(1985—1991共7年);以1992年征求《關于改革和發(fā)展藝術師范教育的若干意見》為標志的穩(wěn)步提高階段(1992—1999共8年);以新千年的開始為標志的新世紀的高師音樂教育(2000—2008共9年)四個發(fā)展階段,這四個階段,各自有著不同的發(fā)展規(guī)律,但也有相同的發(fā)展特點,高師音樂教育所取得的驕人成績和自身的快速發(fā)展與國家的重視和投入是分不開的,通過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高師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歷程的回顧和梳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的高師音樂教育在取得一定的驕人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了一系列的問題,通過橫向——與國外高師音樂教育進行比較和縱向——高師音樂教育自身落后的主客觀因素,我們可以分析得出高師音樂教育存在落后現(xiàn)狀的一些原因,吸取這些歷史經驗與教訓,會更加有利于我國的高師音樂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這對于新世紀的高師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說,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另外,新的世紀,新的起點、新的開始,高師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和機遇,我們應該抓住現(xiàn)在良好的發(fā)展機遇,迎接這些挑戰(zhàn),不斷的促使中國的高師音樂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爭取在下一個改革開放三十年里,中國的高師音樂教育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0-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呂慶權;高師學生音樂素養(yǎng)現(xiàn)狀與普及高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姚德利;;對高師音樂教育中“主副項”教學體制的思考[J];黃河之聲;2001年04期
3 郭順利;;談高師音樂教育的知識結構[J];中國音樂教育;1989年01期
4 胡小滿;音樂學與高師音樂教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4期
5 張鹿樵;;高師音樂教育要突出師范性[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1年04期
6 王麗娜;擴大招生規(guī)模之后的高師音樂教育現(xiàn)狀[J];人民音樂;2002年10期
7 阿依尼薩;高師音樂教育應導向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的辦學思想[J];美與時代;2004年06期
8 普敏;;構建高師音樂教育新學科《兒童歌唱訓練學》[J];中國科技信息;2006年01期
9 崔瑜;;世界民族音樂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2008年03期
10 張香君;;2007年《中國音樂教育》關于高師音樂教育研究綜述[J];黃河之聲;2008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蘇東斌;;改革開放仍然是第一法寶——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而作[A];2008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南嶺;;科學發(fā)展觀在深圳的實踐[A];中國經濟特區(qū)研究[C];2008年
3 朱必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實踐論析[A];改革開放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寬讓;;堅定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信念不動搖[A];陜西省經濟學學會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暨第21次年會論文集[C];2001年
5 彭杰;;改革開放30年我國體育科技進步的評價[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楊凡;;在“延安精神與改革開放”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A];“延安精神與改革開放”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黨社昌;任軍;;國有企業(yè)是完全能夠搞好的——回望改革成果 印證化建巨變[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2008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8 高布權;郝琦;;改革開放與思想現(xiàn)代化[A];中國共產黨與現(xiàn)代中國[C];2001年
9 沈開舉;鄭磊;;改革開放與行政法治三十年回顧、反思與展望——以財產權保障的制度變遷為視角[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章猷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期發(fā)展歷程研究[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汪海波邋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所;三產的優(yōu)先發(fā)展與改革開放的重點推進[N];中國財經報;2007年
2 朱華友邋 作者系中國南海研究院副院長;實踐“四個堅定不移”推進特區(qū)事業(yè)[N];海南日報;2007年
3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王永蘇;努力做到“四個堅定不移”[N];河南日報;2007年
4 本報評論員;在全省改革開放中發(fā)揮帶頭作用[N];廊坊日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梁婷 實習生 孫中春;想與深圳打工作家合寫"小人物"[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6 本報評論員;改革開放促發(fā)展[N];云南日報;2006年
7 記者 王暉邋陳茁 宋華茹 苑海震 尹江勇 李旭兵 熊飛 郭海方;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N];河南日報;2007年
8 于春暉;通過改革開放保障金融安全[N];人民日報;2007年
9 記者 安鐸;劉鶴一行來我市調研[N];定西日報;2008年
10 ;展望2008年中國大事[N];協(xié)商新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石淑華;中國現(xiàn)階段反壟斷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劉達禹;國家控制與社會自主[D];吉林大學;2011年
4 楊紅星;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紅十字運動研究(1978-2004)[D];蘇州大學;2009年
5 湯玉權;利益、參與與地方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和水;鄧小平人的解放和發(fā)展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7 姜長青;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經濟調整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8 袁阡佑;東北產業(yè)集群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涂小雨;轉型期中國共產黨社會整合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10 戚桂鋒;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唯物史觀審視[D];蘭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唐得棟;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2 傅寧;寫實與現(xiàn)實[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3 周洋;社會主義辯證法的理論與實踐[D];安徽大學;2006年
4 李清;試論我國信訪制度的改革[D];湘潭大學;2007年
5 王巧玲;我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王帥;鄧小平維護社會穩(wěn)定戰(zhàn)略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曉政;對新時期我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D];內蒙古大學;2009年
8 邢鷹;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險基本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周明月;中國形象危機及其修復[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肖露;中國農村金融改革中的路徑依賴與改革思路[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751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17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