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嵇康《聲無哀樂論》的重新解讀
本文關鍵詞:對嵇康《聲無哀樂論》的重新解讀
更多相關文章: 和聲 天地合德 感應關系 聲無哀樂 平和 至和
【摘要】: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聲無哀樂論》、《琴賦》、《琴贊》等文中,而以《聲無哀樂論》一文最為著名。該文不僅是嵇康眾多詩文中的名篇,更以其新穎的觀點,智慧的辯辭,成為中國古代樂論中極為難得的佳篇,歷代學者一直不斷地對此文進行研究和探討。但從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學者們多從思想史、哲學史、美學史角度切入,而以范疇邏輯角度對之進行研究的還不多見。因此,本文試圖對嵇康《聲無哀樂論》一文進行重新解讀,期望達到如下目標:一、呈現此文中的音樂美學思想的邏輯發(fā)展軌跡;二、提煉代表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特征的范疇概念;三、反思嵇康音樂美學思想存在的問題并概括其理論意義。
【作者單位】: 上海音樂學院藝術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分類號】:J601
【正文快照】: 一、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現狀現階段有關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種學說[2]:(一)本體說。以湯用彤的《魏晉玄學論稿》為代表,湯用彤認為嵇康“由名理進而論音聲,再則由音聲之解而推求宇宙之特性”。[3(]二)境界說。以李澤厚、劉綱紀的《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波;;論指揮美學在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升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鐘翠紅;李建華;;論江總的散文創(chuàng)作[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3 賀詩澤;;海子:精神冰點的生命獨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4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5 余虹;;論“禪”與“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6 林大志;再論蕭綱的宮體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陳希紅;;情禮遞變與魏晉士風轉向[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8 于川;《呂氏春秋》美在“中和”思想淺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劉天利;;楚狂屈原的精神個性與詩歌創(chuàng)作形態(tài)[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陳慧敏;;論宗教意識缺失對中國傳統(tǒng)失意文人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正平;;“美”字“六書”與“本義”研究述評[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李銳文;;論書畫同源的審美意義[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4 張立群;;垂落的姿態(tài)及其延展的過程——關于李輕松詩歌幾種關鍵詞的解讀及其他[A];李輕松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徐心希;;泉州書院、社學的發(fā)展與朱熹理學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吉定;;回顧與展望:庾信研究六十年[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藍旭;;東漢中葉文風述要[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8 譚家健;;《左傳》美學思想札記[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9 周紹恒;;《玉臺新詠》的編者及編撰時間考辨——兼與章培恒先生商榷[A];天津師范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學術論文集(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四卷)[C];2005年
10 余瑾;魯新華;林華景;李莉;古琨如;;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老年音樂保健[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8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西武;山地別墅環(huán)境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4 張建敏;《文賦》“應感之會”說[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方祥勇;中國古代象喻批評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學倫理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張路;潘岳辭賦校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苗菊;《世說新語》與《儒林外史》之敘事共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龔潔;劉師培魏晉玄學研究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陽功慶;論特雷·伊格爾頓的文化批評觀[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春香;;試論嵇康樂論的玄學美學思想——以《聲無哀樂論》為中心[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趙國乾;;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和”美學思想[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3 車坤;;論心與音樂的關系——嵇康《聲無哀樂論》音樂思想初探[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9期
4 姚鋒;;《聲無哀樂論》產生的社會、人文背景探析[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夏冰;;淺談《聲無哀樂論》中的音樂美學思想[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9年07期
6 齊向軍;;《聲無哀樂論》中關于音樂功能的闡述[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李銀萍;;從《聲無哀樂論》中的純音樂理想看嵇康的人格精神[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8 劉紅紅;;“聲無哀樂”論與魏晉時期藝術本體的獨立[J];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9 王s,
本文編號:11745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17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