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箏樂文化內(nèi)涵研究以及在教學中的滲透
本文關鍵詞:客家箏樂文化內(nèi)涵研究以及在教學中的滲透
【摘要】: 客家箏派是我國傳統(tǒng)箏樂流派之一,其音樂文化內(nèi)涵豐富、深厚。但很多學箏的人對客家箏派了解不多,造成無法表達出客家箏樂文化內(nèi)涵的現(xiàn)象。本文從研究客家箏樂歷史出發(fā),以客家箏曲為基礎,提煉出客家箏樂文化內(nèi)涵,最后探索客家箏樂文化在古箏教學中的滲透。由此達到傳承客家箏樂文化的目的。 本文首先在第一章分析研究了客家箏樂的歷史及特點。客家人歷史有其自身的文化特點,特別是他們在歷史中體現(xiàn)的遷徙性質讓客家的音樂既有中原地區(qū)的文化特點又有南方文化特色?图夜~曲在此影響下也具有了兩者合一的特征。 第二章通過對客家箏樂曲、客家歷史及客家文化的綜合分析,提煉出客家箏樂顯性與隱性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客家箏樂與客家文化內(nèi)涵的聯(lián)系:客家文化影響了客家箏樂文化;客家箏樂文化反過來又體現(xiàn)了客家文化;客家箏樂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部分,但并不能完全表達客家全部文化內(nèi)涵。 最后在第三章研究了客家箏樂文化內(nèi)涵在教學中的滲透。這個部分把客家箏樂文化內(nèi)涵作為教學方法運用于客家箏樂教學中,并以客家箏樂曲為例,闡述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以達到客家箏樂文化內(nèi)涵傳承的目的。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32.3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周璐;;淺析潮州、客家、福建三大箏派的演奏技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2 羅聿言;;雙族群社區(qū)中影響語言選擇的社會因素分析——以廣西武宣縣壯、客家雙族群社區(qū)為例[J];大家;2010年18期
3 余婷婷;;茶藝的配樂之美[J];廣東茶業(yè);2009年05期
4 朱璐璐;周黎;;試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角度探索客家“門榜”與客家文化之間的關系[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5 嚴奇巖;;“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的文化解讀——以四川客家話為考察對象[J];天府新論;2007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嚴奇巖;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周璐;南派古箏藝術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廖婷;王中山箏樂藝術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朱丹;我國古箏藝術演奏技法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羅舒殳;廣西陸川縣烏石鎮(zhèn)客家方言詞匯與普通話詞匯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6 王建;語言接觸視野下的南康(龍華)客家方言詞匯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科鳳;盤龍鎮(zhèn)客家話與梅縣客家話音系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曾為志;新都客家話與梅縣客家話及成都官話詞匯比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6年
9 符麗琴;論中日兩國箏流派的差異及其文化變遷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10 黃文杰;粵東北傳統(tǒng)客家山歌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151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15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