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頭音樂現象研究
本文關鍵詞:北京街頭音樂現象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北京 街頭音樂 流氓 身份危機 通道歌手 西單妹妹
【摘要】: 街頭音樂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普遍性的音樂現象,但是目前尚未有學者對國內的街頭音樂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專門研究。本文從音樂社會學、廣義流氓學、音樂傳播學、音樂人類學等角度出發(fā),對北京的街頭音樂現象進行了系統(tǒng)而細致的研究。 在當代全球化背景下,北京的街頭音樂現象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中,表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特點。到目前為止,北京的街頭音樂現象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文化現象,但是普通大眾、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對街頭音樂還有相當程度上的誤解和偏見;谶@種現狀,筆者從街頭音樂的歷史出發(fā),對街頭音樂的定義、歷史和特點、意義等做了闡釋,調查了北京街頭音樂現象的分布、類型、表演形態(tài)等基本現狀,并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街頭音樂做了研究: 第一,對北京街頭音樂現象進行了分類研究,對北京街頭音樂現象中的幾個典型類別進行了具體研究和分析,并探討了街頭音樂與互聯(lián)網的互動; 第二,運用廣義流氓學的觀點,分析了街頭音樂人的流氓身份、流氓精神、流氓話語和流氓主義等特點及其表現,從話語文本出發(fā)對街頭音樂的流氓主義本質作了分析; 第三,以調查問卷為基礎,對街頭音樂的社會評價做了分析,主要探討了當下普通大眾對街頭音樂的認知程度,以及這種社會評價背后所隱含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取向、管理制度等原因; 第四,筆者分析了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國內其他城市對街頭音樂的管理制度,探討了北京街頭音樂現象的制度現狀,提出了北京街頭音樂發(fā)展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北京 街頭音樂 流氓 身份危機 通道歌手 西單妹妹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05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10
- 第一章 街頭音樂概述10-22
- 一 街頭音樂概念界定10-11
- 二 街頭音樂的歷史概覽11-15
- (一) 中國歷史上的街頭音樂11-13
- (二) 西方歷史上的街頭音樂13-15
- 三 街頭音樂的特點、功能和意義15-22
- (一) 街頭音樂的特點15-18
- (二) 街頭音樂的功能、意義18-22
- 第二章 北京街頭音樂概況22-33
- 一 北京街頭音樂發(fā)展的生態(tài)優(yōu)勢22-24
- 二 北京街頭音樂現狀綜述24-33
- (一) 分布25-27
- (二) 類型27-28
- (三) 表演形態(tài)28-29
- (四) 性別、年齡與籍貫29-30
- (五) 收入30-31
- (六) 運行機制31-33
- 第三章 北京街頭音樂現象分類研究33-48
- 一 乞討型街頭音樂人33-37
- (一) 概述33-35
- (二) 原因探討35-37
- 二 玩票型街頭音樂人37-38
- 三 通道歌手38-43
- 四 神奇的西單妹妹——街頭音樂與網絡的美妙聯(lián)姻43-48
- 第四章 廣義流氓學視野下的北京街頭音樂48-58
- 一 廣義流氓學的理論背景48-49
- 二 街頭音樂的流氓印記49-52
- (一) 街頭音樂人的身份危機49-51
- (二) 身份過敏綜合癥和精神焦慮51-52
- 三 通道歌手的原創(chuàng)音樂:流氓話語的生動文本52-58
- (一) 原創(chuàng)音樂的主題分析52-54
- (二) 愛情主題:因行走而改變54-56
- (三) 對街頭音樂人原創(chuàng)作品的評價56-58
- 第五章 街頭音樂的社會評價及原因58-65
- 一 街頭音樂的社會評價58-60
- (一) 問卷調查樣本分析58-59
- (二) 受眾的反饋意見59-60
- 二 原因分析60-65
- 第六章 街頭音樂的制度現狀65-74
- 一 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街頭音樂管理制度65-67
- 二 國內其他城市的嘗試67-69
- 三 北京的制度現狀和建議69-74
- (一) 北京街頭音樂的制度現狀69-71
- (二) 北京街頭音樂的現實意義71-72
- (三) 建議72-74
- 結語74-76
- 參考文獻76-78
- 附錄78-84
- 后記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海云;;我在北京住了二十五天(外一首)[J];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11年08期
2 ;黃君璧大師北京回顧展[J];人物;2009年08期
3 夢野;;和北京相遇(組詩)[J];綠風;2011年03期
4 陸人;;北京路斷想[J];黃金時代;2005年11期
5 解小邪;;安又琪:為夢想而歌唱[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6年05期
6 李樹一;;北京美麗鄉(xiāng)村[J];國土綠化;2011年08期
7 吉安;;原來你曾這樣愛過我[J];涉世之初;2007年04期
8 泡沫;;憂傷,每天只能演奏一次[J];讀者(原創(chuàng)版);2007年07期
9 張一鳴;;京韻中最動聽的音符——淺析老舍筆下的北京文化民俗[J];青年文學家;2011年12期
10 ;展覽[J];藝術與投資;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潔;王茂軍;;北京城市空間認知的影響因素分析[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北京超市發(fā)商業(yè)有限公司[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業(yè)服務年會會刊(1)[C];2003年
3 李金路;朱虹;;北京平民私家園林[A];抓住2008年奧運會機遇進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園林綠化水平論文集[C];2005年
4 繆楊兵;劉濤;曹廣忠;;基于經濟活動的城市邊緣區(qū)空間劃分方法探討——以北京中心城為例[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何忠偉;陳艷芬;劉芳;何偉;;北京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制度的現狀與策略[A];建設我國現代化農業(yè)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世俊;;北京城市邊界層低空風切變的統(tǒng)計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大氣成分與氣候、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7 張秀麗;;北京極端天氣事件的格蘭杰檢驗[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候變化及其機理和模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8 劉世俊;;北京城市邊界層低空風切變的統(tǒng)計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候變化及其機理和模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9 張秀麗;鄭祚芳;;北京氣候變暖與極端天氣事件的格蘭杰檢驗[A];奧運氣象預報與服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陳芳;;從國際有機農業(yè)的發(fā)展談未來北京的有機食品產業(yè)[A];北京食品學會2004年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維濤;燈光下的老年“街頭音樂組合”[N];中國社會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陸少平;街頭音樂節(jié)能走多遠[N];黑龍江日報;2011年
3 萇萇;劉索拉和她倡導的街頭音樂會[N];經濟觀察報;2003年
4 陳荃有;從《街頭音樂:美國社會和文化的一個縮影》想到的[N];中華讀書報;2001年
5 萬宇 王真彥 劉士林 洛秦;守望麥田[N];社會科學報;2002年
6 本報駐巴黎記者 何農;蓬勃發(fā)展的法國“大眾文化”[N];光明日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姜雪松;用音樂營造百年老街夏夜浪漫[N];哈爾濱日報;2008年
8 陳志音;什么聲音留下來[N];音樂周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王向龍;喜力節(jié)拍 讓音樂飛入心靈[N];中國質量報;2001年
10 曹聰;創(chuàng)造性人才選擇什么樣的環(huán)境[N];中華讀書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邱國盛;20世紀北京、上海發(fā)展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2 徐江雁;北京御醫(yī)學派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3 吳雁華;京南地區(qū)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與楊樹修復效應[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4 李潁川;北京2008年奧運會志愿者的組織模式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5 李蓮芳;北京市地表水體污染評價與控制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張衛(wèi)民;北京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評價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2年
7 劉志宇;關于外商投資北京房地產的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戴和冰;清代北京高腔考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陳偉慶;包頭鐵水分段預處理提鈮反應和平衡狀態(tài)及鈮渣直接用做合金化添加劑的試驗研究[D];北京鋼鐵學院;1985年
10 郄光發(fā);北京建成區(qū)城市森林結構與空間發(fā)展?jié)摿ρ芯縖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鵬飛;北京街頭音樂現象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2 王洪瑞;北京和睦家醫(yī)院市場競爭策略[D];清華大學;2004年
3 劉偉巖;北京排水集團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4 程賢祿;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yè)優(yōu)勢產業(yè)及布局[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王燕;北京電力公司與香港電燈公司的對比性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6 張迎;北京石油集團營銷策略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
7 張立剛;“北京通信”轉型戰(zhàn)略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8 鐵琰琰;北京手風琴發(fā)展史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9 趙義國;北京中恒有限公司投資參股北京金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案例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10 焦俊會;北京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0097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00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