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3 22:12
本文關鍵詞: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盛世治史,文化傳統(tǒng),自古迄今,薪火相接。中華史學,源遠流長,正、野、雜、別,多樣并存。然而,不管是什么史,歸根結底都是人的歷史、人的認識和人的記憶。正如恩格斯所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不論是正史、野史還是雜史、別史,都是今人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來源。中國古代關于音樂的記載多附于各類史書之中。《尚書·堯典》中就記錄有關音樂的事情。《史記·樂書》首開“樂志”體例先河,對后世各代史書影響頗深。 將中國音樂整體發(fā)展作為研究對象,并借以現(xiàn)代史學眼光來著寫音樂史是進入了20世紀以后的事情,尤其是20世紀20年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這30年的歷史中,中國音樂通史的寫作成為了最大的亮點。現(xiàn)發(fā)現(xiàn)第一部中國音樂史著作是葉伯和的《中國音樂史》(上卷,1922),隨后鄭覲文、許之衡、童斐、王光祈、朱謙之、繆天瑞、蕭友梅、楊蔭瀏、羅伯夔、王易等人相繼寫出中國音樂通史、專門史及斷代史的著作和文章。本文將研究目光投向現(xiàn)代時期的中國音樂通史兼及音樂專門史和斷代史的著述,以葉伯和、鄭覲文、許之衡、王光祈、童斐、楊蔭瀏等人的中國音樂史著述為研究對象,介紹這些著述的作者生平、基本信息、體例結構、思想觀念、研究方法、內容材料和主要評價等,通過對這些著述的比較,論述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的成就價值與問題反思,并試圖回答研究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的史學意義,以求為今時今日的中國音樂史學研究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 本文主要分七個部分:緒論部分,主要是論述問題的緣起、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圍和主要創(chuàng)新點等問題;第一章將相關的概念進行闡述并論述本題的研究現(xiàn)狀;第二章對五四運動后的中國音樂史著述進行介紹和分析;第三章是對抗日戰(zhàn)爭前的中國音樂史著述研究介紹與分析;第四章主要對抗日戰(zhàn)爭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中國音樂史著述進行介紹和分析;第五章對現(xiàn)代中國現(xiàn)代音樂史著述的成就和價值進行論述;第六章主要論述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存在的問題與反思;結論部分,對全文進行提煉和總結。
【關鍵詞】:現(xiàn)代 史學史 音樂史學 著述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09.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錄7-10
- 緒論10-15
- (一) 問題緣起11-12
- (二) 研究論域12-13
- (三) 研究方法13-14
- (四) 創(chuàng)新點14-15
- 一、概念闡釋與研究敘事15-26
- (一) 概念闡釋15-17
- 1. 史學與史學史15-16
- 2. 音樂史學與音樂史學史16-17
- (二) 研究敘事17-26
- 1. 宏觀視野17-20
- 2. 微觀視域20-25
- 3. 存在問題25-26
- 二、“五四”時期的中國音樂史著述26-45
- (一) 葉伯和與《中國音樂史》26-34
- 1. 其人其事27-28
- 2. 《中國音樂史》28-34
- (二) 鄭覲文與《中國音樂史》34-39
- 1. 其人其事34-36
- 2. 《中國音樂史》36-39
- (三) 其它音樂史著述39-44
- 1. 著作39-41
- 2. 文章41-44
- (四) 小結44-45
- 三、抗戰(zhàn)前后的中國音樂史著述(上)45-70
- (一) 許之衡與《中國音樂小史》45-49
- 1. 其人其事45-47
- 2. 《中國音樂小史》47-49
- (二) 繆天瑞與《中國音樂史話》49-53
- 1. 其人其事50-52
- 2. 《中國音樂史話》52-53
- (三) 王光祈與《中國音樂史》53-59
- 1. 其人其事53-56
- 2. 《中國音樂史》56-59
- (四) 田邊尚雄與《中國音樂史》59-63
- 1. 其人其事59-61
- 2. 《中國音樂史》61-63
- (五) 其他音樂史著述63-68
- 1. 著作63-66
- 2. 文章66-68
- (六) 小結68-70
- 四、抗戰(zhàn)前后的中國音樂史著述(下)70-84
- (一) 蕭友梅與《舊樂沿革》70-75
- 1. 其人其事70-73
- 2. 《舊樂沿革》73-75
- (二) 楊蔭瀏與《中國音樂史綱》75-80
- 1. 其人其事75-77
- 2. 《中國音樂史綱》77-80
- (三) 其他中國音樂史著述80-83
- 1. 著作80
- 2. 文章80-83
- (四) 小結83-84
- 五、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成就與價值84-92
- (一) 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的成就84-87
- 1. 拓展研究論域84-85
- 2. 奠定研究基礎85
- 3. 收獲研究成果85-86
- 4. 積累研究經(jīng)驗86
- 5. 豐富研究方法86-87
- (二) 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的價值87-92
- 1. 文化創(chuàng)造價值87-88
- 2. 史學研究價值88-89
- 3. 史學傳承價值89-90
- 4. 歷史傳播價值90-92
- 六、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問題與反思92-102
- (一) 存在問題92-97
- 1. 重宮廷音樂,輕民間音樂92-93
- 2. 重文獻記載,輕音樂實踐93-94
- 3. 重漢族音樂,輕少數(shù)民族音樂94-95
- 4. 重古代音樂,輕近現(xiàn)代音樂95-96
- 5. 研究音樂史的方法單一96-97
- (二) 現(xiàn)實反思97-102
- 1. 在中西碰撞中融合97-98
- 2. 在古今轉換中交匯98-100
- 3. 在雅俗并存中取舍100
- 4. 在音政互通中對映100-102
- 結論102-110
- (一) 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的理論貢獻102-104
- (二) 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的研究缺憾104-105
- (三) 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的史學意義105-106
- (四) 重寫音樂史:一個與本文相關的話題106-108
- (五) 結束語:自我檢討與向歷史致敬108-110
- 參考文獻110-118
- 附錄118-137
- 致謝137-139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139-1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富平;;文獻學視野中的《中國音樂史》出版現(xiàn)狀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1年03期
2 丁璐;;日本學者對中國音樂史學科學化的貢獻[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8期
3 呂薇;;《中國音樂史綱》所體現(xiàn)的楊蔭瀏的治學精神[J];大眾文藝;2012年06期
4 梁茂春;重寫音樂史——一個永恒的話題[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田可文;;論音樂史學的學科體系構架[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陳永;;近代“中國音樂史學”之形成及其特點[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植村幸生;周耘;;田邊尚雄與東洋音樂的概念[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洛秦;鄭覲文《中國音樂史》述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8年01期
9 雷家欔;訛誤不可再傳[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10 楊蔭瀏;;對舊著《中國音樂史綱》的初步批判[J];音樂研究;195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永;中國音樂史學的近代轉型[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本文關鍵詞: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92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8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