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德育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7 08:11
本文關鍵詞:音樂的德育功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對音樂功能的認識上,人們往往偏重于審美功能,忽視甚至無視德育功能。而實際上,音樂一直發(fā)揮著強大的德育功能。音樂作為現(xiàn)實生活基礎上的主觀意識,只能是思想道德觀念的表現(xiàn)形式和行為方式的表現(xiàn)結果,并且必然反過來影響人們的道德意識和行為。審美過程從根本上說是一德育過程,其最終結果也必然是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這是由美和德育的本質屬性決定的。音樂究竟是怎樣發(fā)揮和發(fā)揮怎樣的德育功能一直缺乏較為系統(tǒng)、合理的解答。現(xiàn)有的研究要么集中于音樂審美的單向探究,要么止于音樂的社會功能的表象描述,沒有深入到道德教育這個功能層面,并從機理上進行完整、客觀、深入、系統(tǒng)地說明音樂育德,這無疑不利于對音樂功能的全面認識,不利于德育視野的開闊和德育方法的豐富,更不利于和諧生活的建設。 從狀態(tài)上來看,音樂是一種形態(tài)、行為和觀念的三維道德存在;從歷程上來看,音樂是一種道德文化的歷史存在;從內構上來看,音樂是感性和理性的統(tǒng)一,對應著人的德性。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也是人的道德品性的一種反映。音樂之所以能給人以美,就因為它內涵德性。音樂之美,實為道德之美。音樂是一種德育語言和德育情感方式、是一種德育思維方式和德育行為方式。音樂直接參與內在德性和外在德行的積淀和建構,為德育過程提供邏輯起點。德育作為意識流動的特殊運作方式,實際上也是一項美的活動,按照也必須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進行。音樂和德育構成相互輔助、內在交融、彼此互化的關系。 音樂德育功能包括非傾向性和傾向性兩個方面,非傾向性德育功能是傾向性德育功能的前導、心理預設,從根本上說是傾向性功能長期演化的結果,是文化在人類演進過程中的遺傳和凝結,并表現(xiàn)為一種德育的下意識過程和自由心理狀態(tài)。傾向性德育功能包括語言認識、審美優(yōu)化、情感內化、氛圍固化、評價分化和啟迪創(chuàng)新等幾個方面:音樂語言育德具有深層貫通和異質包容性,于模糊控制中準確把握,重于內在釋德,關鍵以美啟德;音樂審美過程中,不僅德育雙主體的心理環(huán)境處于優(yōu)化狀態(tài)中,其心理期待也處于高層次、高應力狀態(tài)之中,即處于飽和的德育情素和更高的德育目標之中,其道德理想、品質和人格由此得以優(yōu)化;情感作為德育過
【關鍵詞】:音樂 德育 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J60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論11-22
- 一、音樂德育功能概念分析11-14
- (一) 音樂德育功能的內涵11-12
- (二) 對音樂德育功能認識的歷史脈絡12-14
- 二、研究音樂德育功能的意義14-17
- (一) 有助于全面認識音樂的功能14-15
- (二) 有助于開闊德育的視野15-16
- (三) 有利于豐富德育方法16-17
- 三、研究音樂德育功能的理論基礎17-20
- (一)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揭示了音樂的物質基礎17-18
- (二) 中國古代音樂教育遺產奠定了中華民族音樂根基18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學對音樂德育功能的指導作用18-19
- (四) 德育美學觀的理論貢獻19-20
- 四、研究音樂德育功能的方法20-22
- (一)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20
- (二) 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20
- (三) 抽象與具體相聯(lián)系的方法20-21
- (四) 重點研究與一般研究相結合的方法21-22
- 第一章 音樂與德育的關系22-34
- 一、關于音樂與德育22-27
- (一) 音樂的德育存在22-25
- (二) 音樂的德育屬性25-27
- 二、德育美的本質屬性27-30
- (一) 德育的存在方式28-29
- (二) 德育與美的關系29-30
- 三、音樂與德育的相互關系30-34
- (一) 從存在方式上看,音樂和德育是相互輔助的關系30-31
- (二) 從現(xiàn)實狀態(tài)上來看,音樂和德育是內在交融的關系31-32
- (三) 從動態(tài)過程來看,音樂和德育是彼此互化的關系32-34
- 第二章 音樂的德育功能表現(xiàn)34-51
- 一、關于音樂德育功能非傾向性表現(xiàn)34-36
- (一) 下意識過程34-35
- (二) 心理自由狀態(tài)35-36
- 二、關于音樂德育功能的傾向性表現(xiàn)形式36-47
- (一) 關于語言教化功能36-38
- (二) 關于審美優(yōu)化功能38-40
- (三) 關于情感內化功能40-43
- (四) 關于氛圍固化功能43-45
- (五) 關于評價分化功能45-46
- (六) 關于啟迪創(chuàng)新功能46-47
- 三、關于音樂德育功能的基本特點47-51
- 第三章 發(fā)揮音樂的德育功能 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建設51-56
- 一、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和任務51-52
- 二、發(fā)揮音樂的德育功能,強化思想道德教育52-56
- (一) 發(fā)揮音樂的語言教化功能,促進道德認識的深化52
- (二) 發(fā)揮音樂的審美優(yōu)化功能,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52-53
- (三) 發(fā)揮音樂的情感內化功能,深化道德情感53-54
- (四) 發(fā)揮音樂的氛圍固化功能,完善道德環(huán)境建設54-55
- (五) 發(fā)揮音樂的評價分化功能,促成德育的正面轉化55
- (六) 發(fā)揮音樂的創(chuàng)新功能,提升個體和社會的道德品質55-56
- 主要參考文獻56-58
- 后記58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樊蕾;;流行音樂教育應用于德育教學的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10年05期
2 王琦;;中國早期都市流行歌曲敘事中的教化主題[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樊蕾;;論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的作用[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嘉薇;改革開放三十年流行音樂發(fā)展與價值觀變遷[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音樂的德育功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2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1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