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唱樂記錄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2 16:07
本文關鍵詞:明清唱樂記錄的初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明清唱樂記錄是明清音樂記錄最重要的一個領域,是明清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初,唱樂記錄相對沉寂。明代中后期的唱樂記錄發(fā)展活躍,并拉開了清代全面繁榮的唱樂記錄的序幕。清代唱樂記錄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十九世紀下半葉,西方音樂的傳入,使清代后期的唱樂記錄出現(xiàn)了許多新動向。盡管如此,此時的中國傳統(tǒng)唱樂記錄仍然占有主導地位,,并得到了持續(xù)的發(fā)展。 明清唱樂記錄包括歌唱、彈唱、說唱、戲曲、歌舞、唱奏相合、歌舞合樂、等豐富的類型和中式、西式、中外合璧等多樣的形式。明清唱樂的各類文獻,真實地記錄了這五百多年間中國唱樂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fā)明使唱樂記錄增加了又一全新的類型。 明清唱樂記錄不僅對中國古代唱樂記錄有許多繼承和創(chuàng)新,而且對明清音樂記錄的整體產(chǎn)生了多方面的影響,還在日本、朝鮮等國的唱樂記錄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西方人對明清唱樂記錄也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明清唱樂之記頻頻出現(xiàn)在他們的著述中。 本文對明清唱樂記錄進行了初步的梳理與研究,力求較為清晰地展現(xiàn)明清唱樂記錄的歷史面貌,明確其在中國音樂歷史乃至世界音樂歷史上的價值和重要性。
【關鍵詞】:明清 唱樂 記錄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J609.2
【目錄】:
- 序言7-12
- 第一章 發(fā)展12-70
- 第一節(jié) 冷清、沉寂--明代前期的唱樂記錄(1368~1505)12-18
- 一、 沉寂的明前期唱樂記錄12-15
- 二、 冷清中的孕育15-16
- 三、 《明成化說唱詞話》附《白兔記》16-17
- 四、 唱樂記錄傳到朝鮮17-18
- 第二節(jié) 發(fā)展、活躍--明代中后期的唱樂記錄(1506~1644)18-44
- 一、 唱樂記錄的發(fā)展18-19
- 二、 隨戲曲發(fā)展而定型的近世工尺譜19-22
- 三、 活躍的唱樂記錄領域22-44
- 第三節(jié) 繁榮、成熟--清代前中期的唱樂記錄(1644~1820)44-61
- 一、 成果豐碩的唱樂作品集44-47
- 二、 多彩多姿的記錄方法與工尺譜的盛行47-50
- 三、 西方音樂記譜法的傳入50-54
- 四、 《律呂正義后編》中的唱樂記錄54-61
- 第四節(jié) 交鋒、融合--清代后期的唱樂記錄(1820~1911)61-70
- 一、 傳統(tǒng)的唱樂記錄仍占主流61-63
- 二、 西方音樂傳入后的唱樂記錄新動向63-68
- 三、 刻錄--唱樂記錄的新形式68-70
- 第二章 類型70-128
- 第一節(jié) 樂類70-108
- 一、 歌唱70-72
- 二、 彈唱72-77
- 三、 說唱77-79
- 四、 戲曲79-85
- 五、 歌舞85-89
- 六、 唱奏相合89-102
- 七、 歌舞合樂102-104
- 八、 弦管104-106
- 九、 宗教音樂106-108
- 第二節(jié) 文獻108-128
- 一、 歌曲集108-116
- 二、 彈唱曲本116-117
- 三、 說唱曲本117
- 四、 戲曲唱本117-120
- 五、 宗教歌曲集120-125
- 六、 收有唱樂的書籍125-128
- 第三章 形式128-150
- 第一節(jié) 書面筆錄128-145
- 一、 中式128-135
- 二、 西式135-140
- 三、 中外合璧140-145
- 第二節(jié) 刻錄145-150
- 一、 留聲機的發(fā)明與改進145-147
- 二、 刻錄的原理147-148
- 三、 “有聲”的唱樂記錄148-150
- 第四章 比較150-166
- 第一節(jié) 明清唱樂記錄與同時期歐洲唱樂記錄的比較150-159
- 一、 唱樂記譜法類別的比較150-152
- 二、 記錄特征的比較152-156
- 三、 對節(jié)奏記錄的比較156
- 四、 記錄載體的比較156-159
- 第二節(jié) 明清唱樂記錄與同時期日本唱樂記錄的比較159-166
- 一、 唱樂記譜法類別的比較159-162
- 二、 記錄特征的比較162-163
- 三、 具體唱樂記錄的比較163-164
- 四、 吸收西方音樂的比較164-166
- 第五章 價值166-189
- 第一節(jié) 歷史地位166-174
- 一、 繼承166-168
- 二、 創(chuàng)新168-169
- 三、 與宋元的比較169-174
- 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意義174-177
- 一、 對明清音樂記錄類型的豐富174-175
- 二、 對明清音樂記錄方法的豐富175-177
- 第三節(jié) 國際影響177-189
- 一、 對日本、朝鮮唱樂記錄的影響177-182
- 二、 西方人著述中的明清唱樂記錄182-189
- 結(jié)束語189-190
- 參考資料190-198
- 附錄198-210
- 中文摘要210-213
- 后記213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美靜;;試述清代歌本存在意義[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都芯男;;李遇秋經(jīng)典之作《京劇臉譜》創(chuàng)作藝術(shù)探索[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年15期
3 陳美靜;;試述清代散見歌曲文獻及特征[J];莆田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4 陳美靜;;試述清代印刷式歌曲文獻的主要類型[J];凱里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秋菊;清末民初時調(diào)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板俊榮;民族音樂學多位網(wǎng)視野下的海州五大宮調(diào)[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燕梅;中國古詩詞藝術(shù)歌曲演唱特色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明清唱樂記錄的初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18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26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