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體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人格審美觀念及其與現(xiàn)代人格轉化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人物志》體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人格審美觀念及其與現(xiàn)代人格轉化的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人格審美 傳統(tǒng)人格 人物志 審美觀念 民族性格 人格轉化 傳統(tǒng)文化心理 劉劭 中國文化 政治心理
【摘要】:三國曹魏時期劉劭的《人物志》在現(xiàn)代社會成了商界政壇人物的新寵。由于社會經濟和政治結構的變遷,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的中國似乎已不再突顯其作用,但傳統(tǒng)文化心理依然隱性地影響我們的行為、觀念、交往和心態(tài),傳統(tǒng)人格審美依然會影響到我們對周圍人事的看法,傳統(tǒng)人才觀念也會影響我們的政治心理。人格審美是開啟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秘密的一把鑰匙,對其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慣性。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文學院;南開大學文化素質教學部;
【關鍵詞】: 人格審美 傳統(tǒng)人格 人物志 審美觀念 民族性格 人格轉化 傳統(tǒng)文化心理 劉劭 中國文化 政治心理
【分類號】:B83-0
【正文快照】: 三國曹魏時期劉劭的《人物志》在現(xiàn)代社會成了商界政壇人物的新寵。由于社會經濟和政治結構的變遷,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化的中國似乎已不再突顯其作用,但傳統(tǒng)文化心理依然隱性地影響我們的行為、觀念、交往和心態(tài),傳統(tǒng)人格審美依然會影響到我們對周圍人事的看法,傳統(tǒng)人才觀念也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之昂;;身體—膚覺經驗與審美意識[J];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10期
2 倪雅男;;從“奇”的審美觀念到以“奇”為美的理論[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3 劉可欽;中國古代審美觀念中的時空意識[J];江海學刊;1996年05期
4 寇鵬程;中國審美觀念的虛化價值取向[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5 霍然;;論北朝西部審美觀與盛唐美學思想的展開[J];西域研究;2006年04期
6 閆俊;;淺談商品美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2期
7 何雙及;智慧的碰撞——偶合簡論[J];社會科學輯刊;1987年02期
8 郭郁烈;藏族審美觀念初探[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1999年02期
9 黃曉紅;俞成義;;從魏晉審美意境的轉變看哲學史的邏輯發(fā)展[J];晉陽學刊;2006年04期
10 徐明安;;傳統(tǒng)美學觀和現(xiàn)代文明[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199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憲年;;走向綜合、融通的新世紀中國美學(綱要)[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傅守祥;;大眾文化時代的審美生態(tài)與身體美學[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3 於賢德;;論美學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作用[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4 張傳燧;;論玄學與魏晉南北朝審美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施江斌;;試論審美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6 錢雯;;道家美學思想探微[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楊安翔;;審美文化視野下的生態(tài)寫作[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蔣孔陽;;西方文化沖擊下的中國現(xiàn)代美學[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9 高金生;;“感性”的回歸與泛濫——1990年代以來當代審美文化的歷史演變[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潘智彪;;美育與人的審美需要[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俞吾金;該不該批評病態(tài)的審美現(xiàn)象和觀念[N];文匯報;2002年
2 ;什么是自我的困境?[N];文匯報;2002年
3 周來祥;和諧美學與和諧社會建設[N];人民日報;2007年
4 徐州師范大學校長 徐放鳴邋教授;儒家經典中的審美智慧[N];新華日報;2007年
5 周來祥;《中華審美文化通史》的思想和特點[N];光明日報;2008年
6 陸揚 復旦大學中文系;“觀念即藝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趙勇;審美文化與消費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方英敏;先秦美學中的身體審美和身體問題[D];南開大學;2009年
2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胡敏;中西人體美觀念及其表現(xiàn)形式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云;《人物志》人物品鑒的審美解讀[D];鄭州大學;2007年
2 劉樝;商品的審美價值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3 圣靜;中國古典美學范疇“清”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4 王杰;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構[D];鄭州大學;2007年
5 申洋;重塑中原“美”[D];鄭州大學;2007年
6 陳鵬飛;生態(tài)美學:理論基礎及其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常如瑜;魏晉士人眼中身體美的呈現(xiàn)[D];浙江大學;2007年
8 孫紅;論轉型期審美文化走向及建構[D];鄭州大學;2000年
9 黃怡鵬;“文”的美學闡釋[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馬軍英;試論康德對王國維和巴赫金美學思想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918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91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