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美學主體間性探析──從王羲之《蘭亭集序》談起
本文關鍵詞:魏晉美學主體間性探析──從王羲之《蘭亭集序》談起
【摘要】:魏晉唯美是時代風潮,特別是在欣賞大自然的審美活動中,常因審美同情的催促,而使欣賞主體與大自然之間,充分達到美學的主體間性,表現出情景交融的審美意境。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
【關鍵詞】: 美學 魏晉 主體間性 王羲之 《世說新語》
【分類號】:B83-092
【正文快照】: 一、前言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代,也是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代。儒家思想勢微,老莊思想盛行,魏晉玄學就在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產生。玄學的產生,不僅造成中國學術思想上的根本反動,也促使魏晉時期的士人思想與生活態(tài)度的大轉變。探究宇宙、自然、本體等問題的玄學,是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閻光才;教育過程中知識的公共性與教育實踐——兼批激進建構主義的教育觀和課程觀[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2 蔡英輝;;我國斜向府際關系初探[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O@化強;;公平、正義的證成及實現路徑[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李春芳;;兩種文化的困惑與現代教育的人文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5 田義勇;;異在的同化之路——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導論》析評[J];武陵學刊;2012年03期
6 董文墨;梅珍生;;論法蘭克福學派對異化批判的三個維度[J];長江論壇;2012年01期
7 馬理;;重釋“李約瑟命題”(續(xù))——論因果和選言命題的二難推論問題[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翁寒冰;;從勞動到互動——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之評述[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曹志平;;馬克思理解科學的哲學原則及其當代性[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李定;;國學課程資源有效開發(fā)初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何華青;吳彤;;實驗的可重復性研究——新實驗主義與科學知識社會學比較[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2 鄧素文;;從提問方式看近現代課程知識價值觀的變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張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與交往理性——哈貝馬斯與精神分析的關系問題研究[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王南n\;;理論與實踐關系問題的再思考——對新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進路的一種透視[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5 胡軍良;;哈貝馬斯的對話倫理學與美國實用主義傳統(tǒng)[A];全國“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楊春時;;中西主體間性美學的互補:審美同情說與審美理解說[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陸凱華;;內容與虛無:阿爾都塞的哲學起點——論阿爾都塞《高等研究資格論文》中的黑格爾主義立場[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11)[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4 高涵;法蘭克福學派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陳紅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路徑[D];南開大學;2010年
6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孔揚;《資本論》研究方法的世界觀基礎[D];吉林大學;2011年
8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9 張建忠;唯物史觀視域中曼海姆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汪麗梅;知識觀視域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紅梅;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對教育的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竇麗萍;論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寧寧;馬克思哲學語境下的科學劃界[D];江南大學;2010年
4 趙苗苗;論伽達默爾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于江;科學知識觀的轉型及其對科學教學的意義[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寶成;論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歧途[D];吉林大學;2011年
7 劉元;馬爾庫塞與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思想比較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廣;沒有上帝的理性何以可能[D];南京大學;2011年
9 陸冬梅;從“知之”到“樂之”: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之路[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饒筠筠;時間視域轉換對哲學解釋學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荊山;;淺談嵇康美學思想的歷史貢獻[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5期
2 何世劍;喻琴;;魏晉南北朝時期古典美學視野中的“麗”[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袁濟喜;論宗白華的魏晉美學解讀[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4 邱建國;理念制約的“情韻”和欲念統(tǒng)攝的“情趣”[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5 林少雄;死生契闊的生命完滿:魏晉審美文化散論[J];江海學刊;2002年04期
6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傳燧;;論玄學與魏晉南北朝審美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蔣君蘭;魏晉“新自然說”與自然審美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099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70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