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語的中西文化差異
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稱呼語,既要承認禮貌原則作為交際的普遍性,又要區(qū)別不同語言以及不同的語言變體在稱呼方式的使用方面存在著差異。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多層次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如設想在最深的思維層次上,稱呼語主要遵守普遍的禮貌原則,而僅在較淺的層次或在具體語言表達方面顯示出差異。淺層差異的產生和存在,→是受到不同文化中人的經驗、信仰等因素的影響,有時似乎并無邏輯性或理性思維可言,二是在語言使用時這些差異會影響言語的質和量。
正是由于中西社會與文化間存在著很大差異,稱呼語的語用也存在很大不同。在稱呼上中國習慣于非對等式稱呼類型,而西方偏重于對等式;中國非對等式稱呼語的使用表現(xiàn)出一種權勢、尊卑取向,它是垂直式社會關系的標志,而西方社會,由于受平行社會關系、個人本位取向的影響,人們所崇尚的對等式較充分地表現(xiàn)出平等的文化取向,是一種平等式社會關系的標志。
中國社會的稱呼方略極為復雜,因為它既受傳統(tǒng)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上下有異,筆耕文化傳播,貴賤有分,長幼有序"的封建社會的宗法血親關系,以及差序格局的社會現(xiàn)象合為其服務的倫理道德的影響,又受血親關系(長幼尊卑及疏密程度)、社會地位、職位高低、職業(yè)、性別、年齡乃至場合等因素制約。一般來講西方人際交往相互"稱呼"時,起決定作用的是社會地位及交際雙方是"權勢"關系還是"平等"關系。如果是"平等"關系,雙方將會采用"對等"交流(reciprocal pattern),即雙方都用名字稱呼對方( first name)。但當交際雙方關系是→種"權勢關系",即雙方社會地位有距離,或雙方屬于初次交往,那么雙方將采取一種"非對等交往式"( nonreciprocal pa加rn)。其中地位較高者可能使用名字(FN)稱呼對方,而地位較低者會用"頭銜加姓"(TI.N)稱呼對方。同樣,在"非對等式交流"中,地位較高者所使用的稱呼語是表示尊敬的一種手段,地位相當、背景相類似的人們相互交往,"稱呼"時直呼其名是為了與對方建立平等關系或一種非正式關系。
在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要求人們在稱呼親屬時要遵循"長幼有序"、"長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齡長幼、輩分高低是非常重要的稱呼語尺度,這也是為什么在議語中所有親屬的稱謂被區(qū)分得清清楚楚。另外,對于非親屬,為了表達親近和尊敬,晚輩對長輩往往被要求用親屬稱謂詞來稱呼非親屬或陌生人,即稱謂的泛化,如:兒童稱呼非親屬老年人常用"爺爺"、"奶奶",稱呼非親屬成年人常用
"叔叔"、"阿姨",這種泛化現(xiàn)象反映了中國文化非常注重群體觀念和歸屬、依附關系,以集體主義(collec由ism)為行為準則。而西方文化中卻沒有將非親屬成員納入親屬成員關系網的習慣,他們更注重個體的獨立性、獨立的地位,既不以輩分、年齡、資歷為等級標準,也不希望"歸屬"、"依附"和"群聚",是以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為行為的原則。除直系親屬的晚輩要以親屬稱號稱呼長輩外(這也不是絕對的,不少子女會用First Name稱呼父母),對姻親(如岳父、岳母)則可直呼其名。子女對父母的兄弟姐妹有時回以Uncle或Aunt+First Name相稱,或單稱Uncle或Aunt(ie),但從不以Uncle或Aunt(ie)稱呼父母的摯友或來訪者。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首先了解雙方的文化特點、民族心理和習慣的差異,以避免語用失誤。比如:如果中國孩子為表示禮貌與尊敬而稱西方上了年紀的女士為"伊andma",會讓她們感到迷惑或難以接受,她們寧愿被直呼其名,而不愿領受"奶奶"這一在中國人觀念中對年長者的尊稱。在中國"老"常常和經驗、豐富的閱歷及足智多謀等聯(lián)系在一起,對長者的稱呼是尊敬的表示,對方會感到高興。而在西方文化中,"老"意味著不中用,遭人嫌棄,因而人們都忌諱"老",怕"老"。如果將中國的尊老觀念和習俗套用到西方人身上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由此可見,我們在跨文化交際時要首先了解雙方的文化特點、民族心理和習慣,對不同的或相同的語言形式及其使用所持的禮貌規(guī)范,要"入國問禁,人門問俗",使雙方交際成功,避免語用失誤。當在非母語的國家進行交際時,作為外族人,我們要服從"入鄉(xiāng)隨俗"的社會制約,處處以當?shù)匚幕癁闇世K,行為和言語都要盡量得體,少出現(xiàn)或不出現(xiàn)語用方面的失誤。
結論
我們在承認禮貌原則的普遍性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禮貌原則在內涵、方略以及側重點因文化不同而存在的差異,這是由不同社會對不同準則的側重,是不同社會間的文化取向、價值觀之差異所造成的。我們在研究文化交際時,應以辨證關系考慮問題:既要看到文化之間的差異,又要承認文化之間的共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結果,才能充分解釋某一文化中的某種話語現(xiàn)象。
本文由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編號:5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