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審美文化的簡單主義傾向——從線條及其顏色談起
本文關鍵詞:黎族審美文化的簡單主義傾向——從線條及其顏色談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線條及其顏色是活躍在黎族織錦及紋身中的基本元素,在黎族審美文化中具有舉足重輕的作用,然而學界在集中織錦與紋身的象征意義時對其卻鮮有人注意到其線條及顏色的特點。本文試圖從其線條的簡單及顏色的單調(diào)方面,談及其簡單主義傾向,并試圖揭示其與20世紀世界藝術流派中的極簡主義潮流的暗合之處,努力發(fā)掘黎族審美文化研究的另一嶄新視角。
【作者單位】: 瓊州學院人文社科院;
【關鍵詞】: 黎族 審美文化 簡單主義 線條 顏色
【基金】: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黎族審美文化研究”[編號JD11-03]
【分類號】:B83-0
【正文快照】: 《海余錄》中談到黎族時說:“黎俗:男女周歲,即文其身;不然,則上世祖宗不認其為子孫也!蹦壳,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紋身審美意識的發(fā)展線索:避害—圖騰(血緣認同)—民族習俗。仔細觀察,很容易發(fā)現(xiàn),紋身都是有一條條線組成的,也就是說,恰恰是這些線及顏色,令紋身得以識別,賦予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新穎,吳岱霞;審美文化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J];求索;2004年05期
2 劉雁琳;九十年代成人審美文化趨勢[J];中國成人教育;1997年02期
3 鄭海英;唐宋審美文化意識的嬗變──從“逸”的范疇談起[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4 宋生貴;當代中國審美文化前瞻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1994年12期
5 周憲;審美文化中的工具理性和表現(xiàn)理性[J];國外社會科學;1997年04期
6 劉偉林;21世紀:審美文化與比較美學[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7 ?×;略論現(xiàn)代科技對當代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王德勝;審美文化批評與美學話語轉型[J];求是學刊;1994年05期
9 姜國樹;審美文化的當代發(fā)展及其抉擇[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02期
10 谷鵬飛;全球化語境下審美文化的悖論及價值選擇[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安翔;;審美文化視野下的生態(tài)寫作[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桂強;;景觀美學的自律與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姚文放;;新中國的三次“美學熱”[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楊嵐;;新世紀中國審美文化發(fā)展的六大趨勢[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黃河濤;;企業(yè)審美文化與審美文化產(chǎn)業(yè)[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王旭曉;;現(xiàn)代消費審美化與美學在經(jīng)濟領域的作為[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童慶炳;;毛澤東的美學思想三題[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肖建華;;新疆自然風光的現(xiàn)代美學價值[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于乃昌;;走進邊緣——中華美學格局中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10 傅守祥;;大眾文化時代的審美生態(tài)與身體美學[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晗寧;促進審美文化向現(xiàn)實拓展[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姚文放;審美文化呼喚“中國經(jīng)驗”[N];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在實踐中提升上海審美文化[N];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畢會娜;新形勢下的新發(fā)展[N];文藝報;2008年
5 趙勇;審美文化與消費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張晶;審美文化的現(xiàn)代性內(nèi)涵[N];中國文化報;2009年
7 薛永武;從審美文化看人才美學[N];光明日報;2005年
8 陳靜;審美文化研究的新拓展[N];文藝報;2004年
9 宋潔;無處不美的美學[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10 曉剛;在堅持中不斷創(chuàng)新[N];中華讀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龐飛;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與審美風尚的變遷[D];山東大學;2005年
2 朱國芳;《禮記》的審美文化意涵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3 劉繼平;周來祥和諧自由論美學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艷艷;先秦儒道身體觀及其美學意義[D];復旦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水芬;生態(tài)美學與當代中國審美文化的價值倡導及建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2 劉月;轉型期的中國當代審美文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3 楊愛紅;電子傳媒對審美文化的沖擊與傳承[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王瑩;論宋代審美文化與宋代日常生活的融合[D];蘭州大學;2008年
5 趙立如;審美文化的傳播者—常任俠美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6 傅前景;當代中國農(nóng)民審美心理特點及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洪暢;論中國古代市民階層審美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特點[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茁;生命美學與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的建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9 蘇文寶;日常生活審美化批判:審美的沉淪與超越[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10 郭少丹;消費與審美的對話[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黎族審美文化的簡單主義傾向——從線條及其顏色談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8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48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