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朱光潛實踐美學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8 23:12
本文關鍵詞:李澤厚、朱光潛實踐美學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實踐美學作為一個思潮和流派,李澤厚在50-60年代奠定了它的基本原則,朱光潛因對馬克思實踐觀的不同理解開啟了它的另一維度。李澤厚和朱光潛都講實踐,都講自然人化,但二人對它們的理解并不一樣。概括地來說,李澤厚跟朱光潛美學的基本分歧是:李澤厚把實踐活動嚴格界定為物質生產實踐,把它與人的其他活動(如藝術實踐活動)作了嚴格的區(qū)分,認為一切美都是由于經過物質生產實踐打上人的痕跡的結果。而朱光潛認為物質生產實踐與藝術生產實踐具有一致性。朱光潛用移情和意識的人化來解釋“自然人化”,就是認為自然是人的認識對象、情感對象,人認識了或情感表達了,對象也就人化了。李澤厚認為朱光潛所說的“自然人化”不是馬克思講的人化,馬克思所講的“自然人化”是客觀物質生產實踐的成果?偟膩碚f,李澤厚與朱光潛的美學爭論主要是因為對馬克思的“實踐”概念理解的不同而產生的,朱光潛的是廣義的實踐觀,而李澤厚的實踐則是指物質生產勞動。 朱光潛之所以認為藝術生產也是一種實踐活動,主要是從審美的意義來解讀“實踐”的。在審美的意義上,生產實踐與藝術實踐、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恰恰是貫通的,因為這兩種活動,其實質都在于馬克思所說的“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李澤厚之所以認為實踐就是指人類物質生產實踐活動,是因為他是從人不同于一般動物的特征在于人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方面來解讀“實踐”的。 李澤厚實踐美學注重美的物質性和社會性,貶抑美的精神性和個體性,這使得美缺乏存在的個體價值依據(jù)和真實基礎。朱光潛實踐美學認為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強調美的精神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這是李澤厚實踐美學提出和建立時所大力批判的,但這恰恰是李澤厚的美學思想最為欠缺的,因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朱光潛的實踐思想是對李澤厚的實踐美學思想的一種具有潛在可能性的矯正和補充。由于當時李澤厚為了固守他業(yè)已建立起來的實踐美學的既有基點及原則,不愿放棄他不無褊狹的實踐觀,不愿將藝術生產實踐納入“實踐”范疇中來,以至使其美學理論的缺陷一直得不到補正。由于朱光潛強調美的精神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在當時來看不無特異性,朱光潛實踐美學被不合情理地(在今天看來)排斥在實踐美學的大門之外。李澤厚作為實踐美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從理論上對實踐的內涵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其主體性實踐哲學力圖對實踐的內涵有所拓進,就是想解決與此相關的問題,但由于他固守在物質生產實踐的局域,這就使他的美學思想難以避免內在的緊張。后實踐美學作為一個多元體系,其代表人物均指責李澤厚實踐美學把帶有物質功利性
【關鍵詞】:實踐美學 實踐 自然人化 物質生產 精神生產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B83-06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緒論8-9
- 一、李澤厚實踐美學的基本內容及其特點9-20
- (一) 50-60 年代的實踐美學9-13
- (二) 70-80 年代的主體性實踐美學13-18
- 1. 主體性與實踐14-16
- 2. 積淀說16-18
- (三) 情感本體18-20
- 二、朱光潛實踐美學的基本內容及其特點20-29
- (一) 物甲物乙說21-22
- (二) 藝術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22-25
- (三) 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25-29
- 三、朱光潛美學與李澤厚美學的互補性及實踐美學的發(fā)展可能性29-38
- (一) 從“后實踐美學”對實踐美學的質疑看朱光潛美學與李澤厚美學的互補性29-34
- (二) 從“新實踐美學”的提出看實踐美學的發(fā)展可能性34-36
- (三) 朱光潛美學與李澤厚美學研究方法的異同36-38
- 結語38-40
- 注釋40-42
- 參考文獻42-44
- 后記44-45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笑天;朱光潛與李澤厚美感學說的比較[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李澤厚、朱光潛實踐美學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10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46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