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重建與“感性學”“審美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4-05-28 03:42
在當今的美學重建中出現(xiàn)了一種超越康德的"審美學"回到鮑姆嘉滕的"感性學"的傾向。但對于一種更具有整合性、普遍性的新時代中國美學基本理論的重建來說,無論是康德意義上的"審美學",還是鮑姆嘉滕意義上的"感性學"都是需要反思的。鮑姆嘉滕"感性學"的主體性原則導致對自然審美的忽視;"感性學"的感性認識能力對身體及"非完善感性認識"的排除,又使其無法很好地解釋身體審美和當代藝術審美活動;"感性學"作為主要依據(jù)詩歌藝術建立起來的"自由藝術審美模式"也限制了它對自然審美活動的解釋力。對感性學、審美學反思的目的,不是要完全離開"感性學",而是為了促進一種新時代的更具整合性、能更好地解釋當下所有審美活動和審美現(xiàn)象的"新審美學"的重塑。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新時代的美學重建與“新審美學”
二、“感性學”的主體性原則對自然審美的忽視
三、“感性學”的感性認識能力對“身體”及“非完善感性認識”的排除
四、“感性學”的“自由藝術審美模式”對自然審美解釋的限制
五、康德“審美學”的局限性
本文編號:3983438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新時代的美學重建與“新審美學”
二、“感性學”的主體性原則對自然審美的忽視
三、“感性學”的感性認識能力對“身體”及“非完善感性認識”的排除
四、“感性學”的“自由藝術審美模式”對自然審美解釋的限制
五、康德“審美學”的局限性
本文編號:39834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98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