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生命美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4-22 20:51
王國維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學者,他的“生命美學”思想既是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繼承,又是在傳統(tǒng)美學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內憂外患的社會現(xiàn)實,與自身“體素羸弱,性復憂郁”的狀態(tài),使王國維逐漸認清了欲望、生活、苦痛三位一體的生命本質,體認了人的生存困境與精神問題。因此,在知識分子多強調經世致用的時代,王國維卻獨樹一幟地反對功利主義,呼吁重視人的生命存在,將人的生命存在問題放在了美學的突出位置。本文試圖突破以往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的局限,以生命問題為核心,通過系統(tǒng)梳理王國維“生命美學”的形成路徑與理論內涵,發(fā)掘其“生命美學”的價值與影響。論文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影響王國維“生命美學”形成的時代背景和個人境遇,主要分析清末民初內憂外患的社會狀況、以西解東的思想潮流,以及王國維的成長背景對其“生命美學”形成的影響。第二,王國維“生命美學”的主要內容,分欲望論、審美無功利性、悲劇性和境界說四個方面。以生活為本的欲望、苦痛與解脫是貫穿王國維“生命美學”的主線。他由“欲望論”引出對生命之苦的解脫,進而尋求解脫之法。王國維提倡哲學與“美術”的無功利性,注重文學的悲劇性,并將“境界”由詞學概念上升至生命范疇,都是為解脫生命...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問題的界定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時代背景和個人境遇
(一)時代背景
(二)個人境遇
二 欲望論
(一)“欲望論”的理論淵源
(二)“欲望”的提出:玉者欲也
(三)“欲望”的表現(xiàn):苦痛
(四)“欲望”的禁止:解脫
三 審美無功利性
(一)“審美無功利”的理論淵源
(二)哲學的無功利性
(三)“美術”的無功利性
四 悲劇性
(一)“悲劇文化”的理論闡釋
(二)文學的悲劇性
五 境界說
(一)真境界
(二)“無我之境”
(三)人生三種境界
六 王國維“生命美學”的影響
(一)人文關懷
(二)藝術救贖
(三)“自沉”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62249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問題的界定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時代背景和個人境遇
(一)時代背景
(二)個人境遇
二 欲望論
(一)“欲望論”的理論淵源
(二)“欲望”的提出:玉者欲也
(三)“欲望”的表現(xiàn):苦痛
(四)“欲望”的禁止:解脫
三 審美無功利性
(一)“審美無功利”的理論淵源
(二)哲學的無功利性
(三)“美術”的無功利性
四 悲劇性
(一)“悲劇文化”的理論闡釋
(二)文學的悲劇性
五 境界說
(一)真境界
(二)“無我之境”
(三)人生三種境界
六 王國維“生命美學”的影響
(一)人文關懷
(二)藝術救贖
(三)“自沉”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62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96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