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審美之“韻”
發(fā)布時間:2017-05-20 10:04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典審美之“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韻”是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的重要范疇,是中國美學高度濃縮的思想結(jié)晶!绊崱弊钤绠a(chǎn)生于先秦兩漢時期,它與音律密切相關,表示音聲和諧之意。此后,韻歷經(jīng)先秦兩漢的萌發(fā)與開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博興與實踐、隋唐的演進與深化、宋元的獨立與全興,直至明清時期的成熟與總結(jié),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獨立的美學體系。在審美活動中,“韻”應用于人物品鑒時,往往從人物的個性之韻、生命之韻、生存之韻著手,探討個體的氣質(zhì)、風度,最后直達超脫玄遠的市美之源。在山水自然的市美觀照中,韻由魏晉時期的淡然清凈到唐宋的寄情于山水,走向明清時期對人性的終極關懷,最后深化成對人類心靈的觀照,將審美的追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繪畫的審美過程中,他重視“氣韻生動”,要求繪畫中有“生動”的“氣韻”,不僅僅體現(xiàn)人物的形似,更主要的是抓住人物的神似。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與市美欣賞活動中,它講求“蕭散簡遠”之美,追求“妙在筆畫之外”,體現(xiàn)出無功利、無概念的審美傾向。在文學作品的品鑒中,魏晉時期主要重視作品的聲色之韻,講求詩文所達到的音律和諧之美,到了范溫則推崇余意之韻,陸時雍講求余情之韻,王士禎總結(jié)歷代文藝創(chuàng)作中對神韻的論述,最后形成了“神韻說”,對以韻為核心的中國審美文化做了系統(tǒng)的概括與升華。
【關鍵詞】:韻 基本內(nèi)涵 發(fā)展歷程 審美意蘊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83-092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4
- 目錄4-5
- 引言5-7
- 第一章 “韻”基本內(nèi)涵探究7-11
- 1.1 韻的“詞源學”考察7-9
- 1.2 韻的字義探究9-11
- 第二章 “韻”的發(fā)展歷程11-14
- 2.1 “韻”的萌發(fā)與開端——東漢時期11
- 2.2 “韻”的博興與實踐——魏晉南北朝11-12
- 2.3 “韻”的演進與深化——唐代12-13
- 2.4 “韻”的獨立與全興——宋代13-14
- 2.5 “韻”的總結(jié)與積淀——明清時期14
- 第三章 “韻”審美意蘊的具體體現(xiàn)14-38
- 3.1 人之韻14-17
- 3.1.1 個性之韻14-15
- 3.1.2 生命之韻15-16
- 3.1.3 生存之韻16-17
- 3.2 山水之韻17-21
- 3.2.1 向往平淡之韻——魏晉17-19
- 3.2.2 寄情山水之韻——店宋19-20
- 3.2.3 崇尚適性之韻——明清20-21
- 3.3 書畫之韻21-26
- 3.3.1 氣韻生動——畫之韻21-23
- 3.3.2 蕭散簡遠——書法之韻23-26
- 3.4 詩學之韻26-38
- 3.4.1 聲色之韻26-28
- 3.4.2 余意之韻28-34
- 3.4.3 清遠之韻34-38
- 結(jié)論38-39
- 參考文獻39-42
-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42-43
- 致謝43-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錫坤,徐正考;氣韻源于“氣運”──當代謝赫美學思想研究質(zhì)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3期
2 黃錫全;于炳文;;山西晉侯墓地所出楚公逆鐘銘文初釋[J];考古;1995年02期
3 劉承華;韻:中國藝術的靈性所在[J];文史雜志;1998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杜磊;古代文論“韻”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典審美之“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1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81282.html